控制抗体合成的基因是否是身体内原先就有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0:34:59
详细回答 重赏:
我想知道是否是病原体激活控制合成抗体的基因然后产生抗体 还是抗原刺激细胞产生特定的合成抗体的基因.
我们生物老师说所有的抗体的结构都大体相同,我是在阅读《科学美国人》2008 12 上的关于艾滋病的那篇文章后才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请在给解释一下那篇文章上为什么艾滋病毒变异快我们身体就吃不消了.
谢拉 解释的好我会在多加分的.

是抗原刺激机体后,相关的基因产生抗体,不是抗原刺激细胞合成新的基因。抗体的结构大体是差不多的,但是有可变区,可变区是根据抗原的不同而不同的,可变区负责和抗原结合。
如果一个全新的东西(可以说是潜在抗原,但不是抗原),进入机体,没有任何受体识别,是不会产生抗体的,就是说,要想产生抗体,除了有编码抗体稳定区的基因,还得有编码可变区的基因,这些基因是动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

病原的组成也不是人想象的那么复杂,也是蛋白质,多糖,脂肪等组成的,而病原的进化也是逐渐进化的,很多病原的抗原有相似性,而动物的进化也是逐步进化的,某个抗病基因也是可以不断的遗传。比如干扰素可以防止病毒的进一步感染,是一个有抗病毒作用的蛋白,就需要相关的基因编码;从禽类,到哺乳动物,人,都有编码干扰素的基因,就说明干扰素基因在很早期就存在。

抗体稳定区基因应该也是很早就存在的,可变区的数量很多,每个可变区需要的DNA长度却不长,一般也就是107个氨基酸,约321个碱基。所以,机体可以产生针对很多中抗原的抗体。

如果是新的抗原,要想产生针对新抗原的抗体,可变区基因就需要突变或者是从序列重排,或者是基因漂移,来形成针对新抗原的抗体可变区基因。如果动物能够快速产生新的抗体,那么就能生存下去,如果不能产生基因的突变或者漂移,不能产生针对新抗原的抗体,那么就会发病死亡,被淘汰。而实际上,能产生基因突变的动物是少数的,所以在有一个新病流行时总是有大量的动物发病,至于会不会死亡还得和病原的毒力有关。

而病原也会产生新的突变,改变抗原结构,使机体不能识别,就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病原就增加了生存的机会,而病原的变异总是比动物的变异快,因为多少病原的个体小,需要能量少,所以动物才不至于灭菌。这也符合食物链的规律,食量大的动物在自然界的数量不可能太多。

针对艾滋病病毒,病毒变异比较快。人类就吃不消了,是因为人体即使能识别艾滋病毒,但是抗体的产生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病毒进入人体后,机体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但靠非特异性吞噬,速度是很慢的,病毒进入细胞后,不但是复制,还可以反转录出DNA,并且接合(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上,不管是怎么用药,是没有作用的,这段DNA随着细胞的复制而复制,随着细胞的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