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3:00:10
有什么含义

此木合在一起是“柴”字
山山合在一起是“出”字
因火合在一起是“烟”字
夕夕合在一起是“多”字

这是一副拆字联,相传为广东才子伦文叙所作,一说是纪晓岚所作。

还有传说是王尔烈所做:
王尔烈,字君武,号瑶峰,辽阳人,乾隆年间的翰林,曾做过皇家教师,与纪晓岚交情很好,与清帝乾隆的关系也不错。乾隆与纪晓岚在他七十大寿时都曾亲笔题字送给他。
王尔烈的才思敏捷很有名。据说有次在某座山上,一个樵夫把他拦住,出了个“此木为柴山山出”的上联刁难他,说是对不上就不放他走。王尔烈被考住了,久久对不上来,直到黄昏时候,当他看到山下炊烟袅袅,忽然灵机一动,才想出了下联:“因火成烟夕夕多”。这个故事至今仍被传为美谈。

这个木头用来当柴,用火烧了就化为炊烟…字面意思是这样!意义应该是应患得失吧!…

这是个拆字对联
此木为柴:此在上,木在下,是个“柴”字。
山山出:两个山字叠在一起,是个“出”字。
因火成烟:因在右,火在左,是个“烟”字。
夕夕多:两个夕字叠在一起,是个“多”字。
典出:
一:郑板桥(也有一种说法是清代的王尔烈)喜欢上茶楼喝早茶。一日去喝早茶走到城门口,由于人挤,被一个进城的樵夫的柴担挂烂郑板桥的长衫。樵夫很不好意思地放下柴担向郑板桥道歉,看见郑板桥是个读书人,就提出:“我有一首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我就赔一件新衣裳给你,好吗?”郑板桥想,吟诗作对正是自己的长处,何惧区区一樵夫?于是就答应了。 樵夫的上联是:“此木为柴山山出” 此联咋听不难对,但仔细一想,是个叠字联,很不好对哟! 郑板桥想了好久想不出下联,也只好认输,挥挥手让樵夫走了。 郑板桥上了茶楼,苦苦思索了一天也想不出下联来,眼看已到黄昏啦,不走也不成了。于是站起来往窗外一看,家家户户的房顶上炊烟缭绕,好美一片景色啊!也只有黄昏时分才能看到啊!因触景生情灵感一动,下联有了: “因火成烟夕夕多”
二: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御舟过处,见两岸群山绵延,树木葱翠,便想出一个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随行的纪晓岚才思敏捷,径以水乡人家暮色中的炊烟对之:“因火生烟夕夕多”。
但是这两种说法也遭到一些人的质疑,他们认为,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