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起义的几个迷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3:29:10
按照程步先生的说法,秦始皇应该是一个贤明仁慈精通治国之道的千古伟帝,我也赞同他的说法。但我就是想不明白:在我们刚学的初中教材《陈涉世家》中说“发闾左适戍渔阳”,为什么秦始皇要发配他们去戍守边疆?如果是非强制性的征兵人们应该都能接受怎么会跟陈胜一起起义?课文里还说道陈胜吴广起义深得人心,各地百姓“皆刑其长官,杀之以应陈胜。”这是怎么回事?按照我的理解陈胜吴广起义不过就是两个想要分裂祖国的不法分子利用封建迷信和先斩后奏的下三滥手段把跟随着的一群人逼上梁山,但如果真是这样那又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响应?真的是好奇怪,有人能帮忙解释一下吗?

秦国自商君后坚持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最为打击无业游民。法家思想认为无业游民是五蠹,于国无益。而且陈涉等人是楚国人,当时楚地最为反秦。流传楚虽三户必亡秦的说法。始皇发配他们既可以减少游民,也可以削弱楚国反抗力量。秦始皇治国运用法家思想,山东六国是不习惯的。当时地方官吏能贯彻是不彻底的,而且秦朝政体过于集权,一旦中央出问题,地方往往束手无策。而且六国贵族对原地百姓的影响巨大。始皇太心急了,如果肯休养生息十年怎会如此。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戍徭无已,用法也更为苛深,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一队被征发到渔阳(今北京密云)戍守的贫苦农民,行进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遇到连日大雨,道路不通,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按照秦法规定,误期当斩。在这种情况下,戍卒中的两个屯长陈胜和吴广密议,现在逃亡是死,起来造反也大不过是死,何不拼死干出一番事业来呢?于是,他们利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计策发动戍卒起义,杀死监押的军官,提出“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起义。起义军迅速攻占蕲县(今安徽宿县南),接着向西挺进,又攻占了秦朝重镇陈(今河南淮阳)。此时,起义军已拥有兵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步兵数万人。起义军在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被推举为王。张楚政权的建立,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反秦斗争的高潮,各地农民纷纷杀长吏,响应陈胜。陈胜以陈为中心,分兵数路,四出进军,以扩大革命政权的影响。吴广率主力西进,准备直捣咸阳,在战略重镇荥阳受阻,与秦军相持不下。陈胜又派周文率军直驱关中,到达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时,起义军已拥有战车千辆,士卒数十万人。周文军所向无阻,迅速攻占了戏(今陕西临潼东),逼近秦都咸阳。秦二世大为惊慌,急忙赦免在骊山修墓的几十万刑徒,仓促组成一支军队,由少府章邯率领,向农民军反扑。周文军因孤军深入,又缺乏训练和战斗经验,经过几次苦战,接连受挫,被迫撤出函谷关。最后渑池之战,再次失利,周文自杀。秦将章邯乘胜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