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站初期民国政府和纳粹德国的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23:36:38
主要想了解一下,德军在中国顾问团的一些情况以及中国军队当时都有怎样的德军装备。
虽然希望详细但不是坑长的拷贝。鄙人很感兴趣,欢迎军事爱好者作答~~

从甲午战争之前,欧洲列强就关注东方的力量对比,甲午战争中日本显露了实力,被“米英鬼畜”选中了,德国作为殖民时期的落伍者,只能选择中国。而委座对德国的军事实力、技术能力特别是“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的政治格局很感兴趣,所以一拍即合。
但是日本参战后,德国不得不重新做出选择,所以民国政府也遭遇了“撤走专家、撕毁协议”的痛苦。

  建议楼主看下马振犊、戚如高的《友乎?敌乎?德国与中国抗战》这本书。
  1933年5月间,汉斯•冯•希克特将军到达上海并担任资深顾问为经济和军事发展提供建议。同年6月,他在给蒋介石的《给元帅的备忘录》(Denkschrift für Marschall, memo for marshal)中描绘了他对中国工业化和军事化规划的大纲。他摒弃中国传统的大型低素质武装力量,强调规模较小但是机动能力强、装备精良的武装力量。此外,他还提出这支军队是“统治的基础”,以及,军队的战斗力在于素质的优越,素质的优越来源于优秀的军官团(《秘密之剑——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们》)
  德国的军事援助并不仅限于人员的训练和组织,同时包括军事硬件。基于冯·席克特的看法,中国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军工生产落后于时代或并不适用于现代战争。因此规划了诸如对长江沿岸已有兵工厂的扩建升级和设立新的兵工厂和其他装备生产工厂。例如汉阳兵工厂在1935至1936年间进行了现代化改造,生产德国98k步枪的中国版:中正式步枪,以及马克沁机枪、几种82毫米迫击炮等,中正式和汉阳八八式步枪在整个战争中都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步兵武器。另一个新设的工厂生产防毒面具,计划中还有建设芥子气生产的工厂,但最终计划中止。
  1935年至1936年,中国订购了31.5万顶M35钢盔,大量的88、98型步枪,和C96型毛瑟自动手枪。其他装备进口包括少量的斯图卡、容克、亨克尔和梅塞施密特飞机,部分飞机在中国组装;莱茵金属和克虏伯公司的榴弹炮、反坦克炮和山炮,例如37毫米反坦克炮;装甲车辆,例如一号坦克。
  德国顾问对当时的国民政府的帮助,不仅仅是救急,而且还包括一系列军用和民用工业的长期规划,但是因二战而终结。当然,这也是以牺牲中国的矿产资源为代价的。

当时中国的师级编制都是仿照德国建立的,德国是中国的主要武器进口国(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