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青玉案是在辛弃疾处于什么境况下写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21:34:25

这是诗人落职后在上侥闲居时所作。词中大力渲染元宵住节满城灯火。满街游人,通宵欢乐的热闹景象和夜市风光。结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几句,突然表现了“那人”与众不同的形象,借以表白自己政治上愿投闲置散,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全篇采用反衬手法,别具一格。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这首词写的是元宵节的夜晚,在南宋繁华的杭州城中,夜空中放起了焰火,犹如满天百花开放,转眼间便象流星般纷纷坠落消失。在街市上,乐声阵阵,各色彩灯争奇斗艳,游人兴高采烈,月亮似乎也沉醉于这个欢庆的夜晚。平时难得一见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也成群结队的到处看热闹,珠光宝气、莺声燕语,然而诗人要找的那个人却四处难寻,忽然一回头,她正在灯火零落的僻静之处。

词的上半阙写景;寥寥数语,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夜晚便有声有色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里虽然写的是古代的情景,然而我们读起来似乎也并不陌生,节日的夜晚张灯结彩、施放焰火、歌舞升平、万民同庆,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可以设想,把辛弃疾这首词的上半阙用来描绘今天的节日夜景,似乎也十分贴切。

词的下半阙写人;“蛾儿雪柳黄金缕”,这是描绘妇女们佩戴的各种珠宝首饰。美女如云,令人目不暇接,然而接下去作者笔意一转,这时我们才知道他的真正兴趣其实并不在这种种热闹景象,他是在到处寻找一个人,于是,词的结尾犹如一个电视镜头,从种种节日的欢庆场面转向一个僻静的角落——“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