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中数码相机图像失真(花屏)的原因及处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17:59:25
我们是做数码相机生产加工的,在实际中经常碰到图像失真(花屏)的情况,刚刚起步做产品,不知道问题的原因及处理方式?
我们使用的是镜头LENS + CMOS图像传感器(30万像素的SENSOR) + 处理芯片DSP的方案.
现在出现图像失真,应该是哪一部分出了问题,怎么分析?

可能是数码技术的出现使得我们原则上可以把正弦波切成任意想要的形状。但为什么现在人们普遍还都觉得数码失真模仿电子管失真的结果还不如普通固态模拟(这里的“模拟”对应于英文ANALOG,是相对“数码”而言,而没有“模仿”的意思)电路失真呢?这时我们就要回顾一下本文开头时提到的波的分解。由于任何周期性的信号都可以分解成一系列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的叠加,所以上面的讨论都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只讨论单一频率的正弦波的失真。但其实我们最终听到的声音,还只能是各种频率的波合成到一起的总效果。对于电子管和固态模拟电路,这种分解与合成只是数学上的,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后果。但数字电路有个永远的极限,就是不能处理连续的东西。声波本是连续的(因此称为模拟信号),但数字电路必须先把它切成一片一片的,转换成数字(这一过程就是常说的模-数转换),进行运算后再反过来合成一整体(数-模转换)播出来。显然,每秒种内切的片数越多,就越接近原信号的真实连续分布,这就是“采样率”所描述的。但无论数码技术如何发展,只要它是数码的,采样率就必然是一个有限的值。反映在波的分解上,就等效于只能保留输入信号中某些特定频率的分量,而不是任何频率都有。这样即使每一个分量的正弦波都是按照模拟电路或电子管电路削出来的形状那样削成平台,在最后叠加成输出信号的时候,由于缺少了一些频率的分量,合成的结果等效于在平台的开始和结尾处多出很多起伏迅速的“毛刺”。更何况在削波的时候,数字电路也只能机械地把波的幅度转换为不连续分布的数字进行处理。由此导致合成出来的“毛刺”就更严重了。因此听在我们耳朵里,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就会有扎扎乎乎、令人烦躁的感觉。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一种失真音色听起来到底舒服不舒服,主要还是取决于产生失真的器件是什么,而有无经过数字电路其它处理则不是太重要。因此虽说数码的延时或其它周边效果并不是完全对音色无负面影响,但只要失真不是数码的,一般听起来也不会太难受。所以目前一套专业的吉他扩音系统,通常前后级都选用纯管的,加上电子管的混响,效果回路两端最好也有电子管补偿。至于回路中间的延时和其它希奇古怪的效果是不是数码的,就大可睁一只耳朵闭一只耳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