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解答,急急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6:41:41
在生活中不难发现,晚上7掉到9掉,使用的用电器增多,家中的电灯暗一些,到了夜间11点以后,使用的用电器减少,电灯又变得亮一些

这是题目。

问题1:某同学观察到上述现象后分析,实验室中导体的长度比较短时,电阻很小,可以忽略。但实际的输电导线很长,电阻就大一些,他猜想灯光变暗可能与输电线的电阻有关。你认为他的猜想对吗?请你做出判断并完整解释灯光原因

对。
因为家庭电路都是并联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小。
我们可以把导线和用电器看成是串联的,导线也是有电阻的,
所以当用电器越多,用电器的总电阻越小,根据电路分压原理,
导线电阻不变(其实随温度升高变大),用电器电阻变小,导线上
分得的电压变多,用电器上分得的电压变小,使得用电器上的实际电压变
小,所以电灯变暗

用并联原理解决,晚上7掉到9掉,总的用电器的电阻变小,那么分加在输电导线上的电压会变大,又因为总电压一定,所以电灯上的电压会变小。所以灯变暗。输电导线也会变热。

不对,应该是晚上用电量增大后,平均电流减小,引起的亮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