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向外传的路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5:19:33
需要最佳答案···

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小乘佛教向南传至斯里兰卡,再向东传入东南亚
大乘佛教主要经由阿富汗传入中亚一带,再经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这便是今天中国四处可见的佛教~
后期形成的密教(密宗)翻越喜马拉雅进入西藏,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藏传佛教
所以藏地的佛教与中原地区的佛教相比形成时间较晚

以上只是主流的方向,并不是说每一支佛教派别只往一个方向传播~

印顺法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在当今两岸佛教界影响极大,并且以其与太虚法师的密切关系,和作为《太虚大师全书》和《太虚大师年谱》编纂者的地位,几乎被公认为是太虚法师所提倡的“人生佛教”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殊不知两者之间是有着很大差别的。

1942年,印顺法师将其成名作《印度之佛教》第一章寄给太虚法师,请太虚法师写序,太虚法师当即撰写“议印度之佛教”予以评论。在这篇不足1000字的评论文章中,太虚首先赞扬了印顺法师“读书好为精渺深彻之思,故其著作往往能钩玄揭要,自成统贯”,所以预言他“以从事沉稳之印佛史,必有胜绩。”然后对于印顺法师的“佛教,乃内本释尊之特见,外冶印度文明而创立”的观点予以肯定,虽然也提出了自己对这句话的不同解释,但还是承认“虽说明不同,而大致可认为相差不远。”太虚对于印顺的印度佛教历史发展分期提出了批评,指出印顺“似因庄严‘独尊龙树’之主见,将大乘时代揉成支离破碎,殊应矫正”[1],而文章的主体部分则是提出了太虚法师心目中的“公平看法”。太虚后来还写信给印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后来印顺法师在印出全书时附上了“敬答议印度之佛教”以回应批评。在这篇文章中,印顺从三个方面对于太虚法师的“议印度之佛教”及来信作了答辩。内容主要包括三点:1、论事推理之辨,主张三期划分的合理性。2、先空后常之辨,主张真常唯心论系佛法出于性空唯名论之后。3、空常取舍之辨,主张龙树空宗才是菩萨精神的完美体现。

结果,太虚法师在看到了全书及印顺法师的回应之后,批评的立场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更加强烈。在“再议印度之佛教”一文中收回了原先对于印顺的“佛教,乃内本释尊之特见,外冶印度文明而创立”观点的肯定,强调彼此对于这句话解释的差异,并进一步扩展了批评。不仅如此,还于1943年8月30日为汉藏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