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工科的学生是不是都缺少艺术修养和浪漫情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9:43:38
感觉学理工科的人都特别沉闷,是不是读书把他们读的只会和符号,运算打交道了。本来是和学工科的人去音乐厅的,结果他们都好像对这方面明显不敢兴趣,难道他们的脑子真的没有文化和艺术的细胞,是不是这方面的人都是这样。

这个问题很搞笑。
而且我有话要说!!!!!!
分科是从高中开始的,想想你们班什么人选了理科。客观的说,成绩好大部分都是选理科的,他们绝对不比选文科的人缺少浪漫和艺术细胞甚至人文素养。
如果说大学的课程安排导致后天——如你所言的“沉闷”——请你也客观的比较比较两者之间的课程差异:工科的课程基于数学——1是1,2是2,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再者,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当然这样也一定程度的影响性格,文科呢?是有很晦涩的理论,但很多时候仅为考试的话考前临时的突击是EFFECTIVE的.
我所看到的是文科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比理科学生多N倍的。这多出的时间很多人用于交际用于兼职用于联谊,这对时间对个人魅力培养因素是很大的。这或许是阁下形成这种观点的重要原因。
当然,文科同学的课程决定他们可以直接接触很多文艺艺术,这对个人修养及品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可是,创意性的大赛结果可以证明,工科学生一直是佼佼者。从广告网页创业到机器人数学建模——哪怕是举办晚会,工科学院的晚会质量也不比文科差。相反,男多女少的环境气氛是很活跃的——我们英语老师也常常感叹:虽然你们英语水平比不了英语专业的同学,但你们的课堂气氛比他们好——他们女生多,课上半天也没人吭一声。
具体是因人而异~
文理都有闷骚型的人,也有乐天派的。
工科里边也有博古通今的……
科学=哲学+数学,想做好一们学问,文理是不分家的!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大部分都如此。
考试和国家机器几乎把人变成了工具。理工科的人变成了螺丝钉,文艺专业的人变成了花瓶,都是工具,或用来装备机器或用来粉饰太平。
理工科的人与艺术老死不相往来,搞文艺的人缺乏基本的科普知识。中小学教育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考试。从来没有考虑过培养真正的完整的——人。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人文情怀,这些在我们的教育中或者没有,或者残缺不全。导致不管是理工科类还是文艺类,都鲜有真正的智慧。

所以,不怪他们。教育的错。我们(假如你是学文艺专业的)又何尝不是对科学一窍不通?
要改变我们自身的缺陷,必须克服坏教育留下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