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封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8:51:03
有什么意义?是褒义还是贬义?

是传统的纪念意义。至于褒贬的含义,要根据其人生前的行为而定。

原作“ 封廕 ”。旧时具有一定品秩的官吏,其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及妻室得受封赠,子孙亦得荫袭官爵,称为“封荫”。仅从词义上说是无所谓褒贬的吧。
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中正的职权就是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家世又称“簿阀”、“簿世”,指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也可谓是一种变相的“封荫”。虽然说是脱胎于汉朝推举选拔人才,但性质已变,完全被士族大家把持(其实本来就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创立的),从这点上说,要说有贬义似乎也行的通。

褒义拉,作为对死去功臣的肯定,赠给谥号,纪念意义的官职,修墓立碑,给遗属好处

褒义

谥号,是对一个人的盖棺论定。有褒有贬,多为褒义,蕴含春秋笔法。
根据死者的身份,有朝廷相关部门议定。主要对象是帝王、后妃、宗室和重要的文武大臣。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规矩。如太祖、太宗、世祖、世宗、高祖、高宗等表明了帝王在本朝的重要地位。武帝、圣祖等美谥则是赞扬帝王的功业。而炀帝、厉王等是后世王朝对其批判……大臣中以文为最高谥号。每朝屈指可数,如王安石、韩愈;其次为文正,如范仲淹、方孝孺;再次为文忠,如欧阳修、张居正;文官“文*”武官“武*”档次较高;再次为不含文武二字的谥号。
封阴,都是褒义。封针对的是本人与祖先;荫针对的是宗族与后代。

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