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厚墙》(作者:于晓威 )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1:32:36

主要是写一个晨练的中年人在路上曾无意中施舍了一个打工仔10元钱(其实是砸墙工,中年人误以为他是乞丐),后来他们谁都不记得谁了。不久,中年人家里装修,雇佣的砸墙工正好是这个少年打工仔。不过,由于各自代表的立场和生活状态不同,他们产生不可避免了矛盾,最后酿成可能出现的一场悲剧。

  小说的深层意义在于表现城市与乡村、城里人与乡下人的隔膜,在两者之间存在着厚墙。小说所描写的两个特定人物的身份和人物关系意味深长:一方是:施主/雇主/曾经到乡下插队的城里人;另一方是:乞丐/小工/来自乡下的贫困少年。就施主和乞丐的关系而言,他们之间存在过施恩与感激的关系,但这只是刹那之间的,几乎忘记;就雇主和小工的关系而言,他们因为各自的理由从一拍即合到发生矛盾相持不下,以致可能成为生命敌对的仇人;就一个曾经去乡下插队又返城的城里人与到城里来打工的乡下人之间的关系而言,仿佛是一种被时代潮流裹挟的逆向的循环和重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两者都是“盲目和被迫”的,前者永远不适应乡下,觉得城里人和乡下人“那完全是两种不同形态的人”,而乡下少年觉得城里人难以理解,他们很“凶”,口气里“有一种岩石的味道”,他觉得在城市没有发言权,最多就说声“好”或“明白”。其实那个早已返城的成年人,在城市里又有多少话语权呢?于是“厚墙”在小说中产生了丰富的含义,它成了城市与乡村的壁垒、城里人与乡下人难以沟通的障碍,甚至是人生难以穿透的某种关卡,因此它是一种陌生、疏离、异己、排斥的隐喻或象征之物。小说的深意也就从此可以连续地发掘下去,它的文学性也在这种貌似简单却相当凝练含蓄的象征意味中渐渐地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