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丁肇中发现的J粒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4:35:47
我是陕西省2010届的考生,我们的物理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3-5)有关于夸克和反物质的概念,这些我基本都懂。书上说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J粒子而获奖,他解释了J粒子的内部结构;是当时尚未发现的粲夸克和什么什么粒子(对不起,我没带书)以及它的反粒子什么什么粒子。我想,不是正粒子和它的反粒子遇上了就会发生“湮灭”,为啥在J粒子没有发生啊。。。知道的好心人请告诉我

1974年11月10 日,是一个不平常的星期天。这一天,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所领导的小组,在美国纽约州阿普顷国立布鲁海文实验室里,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
虽然人们近些年来不断发现新的基本粒子,然而,丁肇中此次发现的新粒子十分独特,它是不带电的,而且寿命比近些年来相继发现的新粒子长1000倍——尽管在常人看来它也极其“短命”,只能活0.00000000000000000001秒。
这是一种新的重光子,丁肇中把它命名为“J”粒子。
也就在这个星期天的上午9时20分,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的斯坦福直线加速器那里,也传出了“发现新粒子”的消息。那是美国科学家里奇特领导的小组发现的,有趣的是,这个新粒子也是重光子,寿命同样很长。里奇特小组把它命名为ψ粒子。
这两个新发现震惊了美国科学界。经过仔细比较,科学家们发现J粒子和ψ粒子是同一种粒子。为了纪念丁肇中小组和里奇特小组的功绩,这种新粒子被重新命名为J/ψ粒子。
1976年,丁肇中和里奇特由于发现了J/ψ粒子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J粒子的发现,在物理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使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都大为惊异。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艾克斯教授说:这是基本粒子研究方面最伟大的发现,它已经改变了世界各地所有实验室的工作状态。由于这项发现,各实验室现在将寻找这一领域带来的物质新形式。当年出版的《新闻周刊》说:“J粒子的发现,是基本粒子科学的重大突破,对于近半个世纪以来物理学家努力寻找解释的自然4种力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和贡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杰米韦森说:“丁肇中教授的研究,为人类开拓了宇宙未知的领域,使基本粒子物理迈进了一个新的境界。”1975年2月14日,美国总统福特还写信给丁肇中,对他的光辉成就表示祝贺。

丁肇中的我不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