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4:32:04
1961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应指.

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为什么啊.

1949年,德国分裂为东德(民主德国),列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西德(联邦德国),列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历史上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称为东方,资本主义国家则称为西方。法西斯是产生于西德,所以柏林墙“反法西斯”含义应指 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和现在的中国一个道理,国内新闻上不老说要防止西方敌对国家的渗透吗,那时的东德也是社会主义,跟着苏联老大跑的。反法西斯墙这个名字是因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

反法西斯防卫墙是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冷战关系的产物。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战败的德国不仅丧失了战前和战争期间吞并的别国领土,而且根据1945年美、英、苏三国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东普鲁士和奥得--尼斯河以东的约11.4万平方公里的德国领土分别割让给了苏联和波兰,其余的德国领土和首都大柏林市则由美苏英法4国分区占领,建立4个占领区,并由4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的最高权力。
尽管在战后关于德国的国际文书中,有关各国都表示要保持德国的统一,使德国在清除纳粹和军国主义之后成为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但是,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不同,目的和利益迥异,对各项协议都作有利于自己的解释。于是围绕着实施波茨坦协定、恢复德国统一以及西柏林问题,4大国及其占领区内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
随着东西方冷战的加剧,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竞争对手,苏联占领区和西方占领区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德国的分裂也一步步成为现实。
1947年至1949年期间,美、英、法先后将其在德国西部的占领区合并,召开西占区立宪议会,制定临时宪法,实行货币改革,用西马克取代原来的帝国马克。1949年5月10日,西占区立宪议会决定以波恩为首都建立联邦国家,5月23日通过《基本法》,即临时宪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在苏联占领下的德国东部5个州,1946年4月举行了乡镇、区州的选举,建立了相应的各级议会和政府,由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的德国统一社会党在各级政权机构中居主导地位。
1949年10月7日,苏占区的德国人民委员会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至此,在德国土地上形成了两个德意志国家。
分裂后的德国,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