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商家广告采用谐音手法改变成语习惯写法发表意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7:22:51
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一:
这些商家利用谐音双关造成“成语广告”的大量出现,这是不对的,我反对这些。因为传播媒介对人的影响很大,青少年耳濡目染,如果他们按错误的意思理解,将产生不良影响!

二:
“谐音成语”是用同音或近音字对固有成语进行谐音换字而形成的,其形式、音节与某个耳熟能详的成语相似,意义却完全不同。 “谐音成语”主要用于广告或讽刺与幽默。众所周知,广告宣传的关键是广告语言。用“谐音成语”生动地表现产品的特色,有效地影响消费者,是近年来广告语言常用的一种手法,像“一戴添娇”、“鸡不可失”等都是比较有影响的“谐音成语”广告语。越来越多的广告商喜欢挖空心思,用“谐音成语”来进行广告宣传。 然而,一些语言学家却对“谐音成语”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种语言污染,会对青少年产生不利影响。在品牌传播过程中,确实有不少拙劣使用“谐音成语”的实例。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28 10:01
机不可失——“鸡”不可失(烧鸡广告) 贤妻良母——“闲”妻良母(洗衣机广告) 别具一格——别具一“革”(皮革广告) 这种对整体结构仿拟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为结构不变,能较好地保留原成语的意义;二为结构不变而又传达了广告意图,老百姓对这种现象比较认同。 你来我往——你来我“网”(网吧广告) 脍炙人口——“快治”人口(华素片广告) 谐音成语越有创意,广大受众理解的难度越大,不过新成语的结构关系只要合乎语法,用得巧妙,也会为人们逐渐接受。

可以理解,但不要误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