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医爱好者的疑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9:17:17
本人是一名中医爱好者,医书读了几本,除了不懂以外,还有一个疑问,就是现在的中医看病给病人开方下药是怎么个依据,哪一方面呢,我在读黄帝内经的时候还没有这个疑问,在读伤寒论的时候有的问题就是医生看病开方子是根据以往所有的方子呢还是自己重新开方子,
我们知道每个人得的病其实不一样,同样感冒吧,症状有时候根本就不一样,方子也就不一样,用以往的方子好理解照搬前人的。可是要是自己开方子呢,
我就在想每一名中医师难道对每一味药的药性药效都了如指掌,配药的时候对每一味药和每一味药的搭配所产生的药效都清楚。中国的草药不下上千种,真的都清楚了解么。
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每一个方子中都有好几味药,怎么说呢,这几味药的组成是药性单纯的复合就像化学反应一样呢还是当药汤中有许多的什么呢,,,形容不上来打个比方吧,,酸甜苦辣四味药,药煮好了,形成了另外一种味道呢还是酸甜苦辣四种味道都有呢。

这就是为什么要辨证施治了。根据病的症状,通过四诊八纲等等手段,找出病因,然后确定治疗原则,在立方(处方)。处方时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实施的,可以用经方(就像你所说的伤寒论中的方子等或其他经典著作中的方子)也可以用验方(自己经验所得)。往往有些初学者,是拿着经方去套病人的症状,这就大错特错了。
至于所用药物的问题,作为一个医生当然要博览群书,尽可能的多了解药物的知识,但是实际应用时,只要掌握其中一部分就可以了。我所说的掌握是真正的认识,了解这部分药物,灵活运用。实际上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的习惯用药,只不过是把这些药运用自如了。对于药物了解清楚是一回事,习惯用药是另一回事。
以后在 你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还会有很多不明白的问题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呵呵……你看了好几本古籍了,应该知道中医是讲究辨证论治的,中医医师所有的中药都记在脑子里,而是记住了像解表药中的几位常用的麻黄、桂枝等,随证加减,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就可以了。

也不能变得 也有可以适当加减的

根据以往的方子进行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