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7:09:04
写影评用的.

在小说的讲述中,富贵的口气一直平平淡淡,似乎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一般,而他是旁观者。那里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真切,但他自己却没有很强烈的感情投入。甚至故事里还有了许多让人忍俊不禁的场面。富贵的讲述很直白,却很吸引人,不知不觉就被他的故事牵住,不断想知道接下来的事。他做地主少爷时的放荡、颓败,现在看来只能是他人生的一段黑点。那些富有却不会珍惜的日子早如流水一去不返,只能成为脑中回忆。

  余华说福贵应该有比别人更多的死去的理由,但他却好好的活着,送走了家里一个又一个亲人,一次次的经历死别,到最后只有他还勇敢的活着。或者正如作者余华自己说的那样:“或者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所以到最后,谁也不知道富贵的活着到底是何种行为,他活着的意义的是什么?仅仅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从作品里不难看出,福贵是一个有着相当豁达心态的老者。在极其悲惨的厄运的打击下,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看似柔弱的福贵却一次次顶住了打击,一次次走在死亡的边缘,却又一次次跌破读者眼镜,坚强而又快乐的活了下来。或许经历的太多,晚年和老牛相依为命的福贵依然善待生活,才会在遇到“我”时能在大树底下娓娓诉述,回忆他自己的一辈子。

  作品里很多描写福贵的文字,但没有给人很沉重之感,这和作者的用词有很大关系。

  “‘噢’—老人高兴地笑起来,他很神秘的向我招招手,当我凑过去时,他欲言又止,他看到牛正抬着头,就训斥他:‘你别偷听,把头低下。’牛果然低下了头,这是老人悄声对我说:‘我怕他知道只有自己耕田,就多叫出几个名字去骗他,他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就不会不高兴,耕田也就起劲啦。’”不得不赞叹福贵似乎有点啊q的精神,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还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如此有乐趣。在它看来,老牛就是自己的亲人。为了怕他“闹情绪”还特意编出几个“伙伴”和老牛竞争!类似于有点自娱自乐。

  在后来富贵的讲述中也不难看出富贵这种开朗豁达的心态。或许限于自己的文化水平,富贵并不会用很高级的词语来修饰自己的心情。开心的事就会开心的笑,发自内心的笑。难过的事也没用很忧伤的词语形容。“说完我就呜呜的哭了起来”、“我的心像被刀割了一样”、“这么一想我就忍不住哭了起来”、“我娘在一旁哭得呜呜响”、“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