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修到大自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9:25:17
怎么修到大自在?
看破性欲。看破荣辱。看破生死,但是还是得不到大自在。怎么办?

自恋型人格障碍,
中国主流伦理要求,使人们对情感采用贬低态度,不敢正视自己欲望,人性中非理性部分,强于理性力量。作为活生生的人,有形形色色欲望,有私心。理性上升到无限高度时,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如何面对自已的非理性行为,
会带来两种后果,
一是过份压抑,
二是以病态的方式,呈现出来。

按照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观点,中国式道德,只能算作是虚假的利他行为。当这种文化价值又不给人退路时,唯一的出路就是说一套做一套。由于总希望在他人的心目中保有良好的印象,这类人对好评价的上瘾,
使得他们将儒家价值观做道具,使一切看起来象演戏。

当年释迦牟尼成道之前一样,只是自我修行, 成道后,才开始广度众生,直到今天,

在开导他人之前,要先训练自己,自己都没有训练好,怎么开导别人,盲人指路,误人误已,

未达者应自渡,达者度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济度天下,

看破然后才能放下,放下才能得大自在。

看破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
怎么看破?学佛修行,末法时代,净土成就。

信佛就学佛,学佛就念佛,念佛就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断根 人有六根 一根断则其余都能断 欲修到佛果 必断欲根 断六根
有六根对应的色 声 味 触 意 等 以欲望而生的妄想 感情 意念 等均是相 必须不着相 离其相才能安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由此才会体证到本智(本觉)(本心)

看破性欲。看破荣辱。看破生死 只看破不行 必须实证 看破则能放下 放下则可离其相 念念修行 前念已灭 后念未起 一念不生 回光一瞥 了了常知 当下抓住 觉性显前

自恋型人格障碍 这一段文字 是如何调整自己 在社会上生活 竞争 干事业的
忙世间事 是不可能有修到大自在的 永远都只是满足自己的精神欲望 物质欲望罢了 充其量是出事圆滑 精明 事业成功而已 与修行不沾边的

中国式道德,只能算作是虚假的利他行为 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 已使中国人面子一套 内心一套 受西方的影响 中国人已掩盖不住自己赤裸裸的欲望了 中国人也更贴近自性了

训练自己 仍是适应竞争而已 训练不是修行

未达者应自渡,达者度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济度天下 这段文字倒对出世 入世都合适
人在社会生存满残酷的 修行同样是很难的
就看自己怎么看了 走什么路了

中国人还讲夫妻要白头偕老,相儒以沫,相敬如宾,可佛陀给佛教徒立下抛妻弃子的榜样,让后来的许多僧人跟着行。如著名的弘一法师,倓虚老和尚,都是在不告妻儿的情况下出家为僧了。弘一法师连妻子临终了,也不愿回来看她一眼,竟是如此绝情!中国人还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可弘一法师这位佛教的高僧,被佛教“改造”到一点旧恩都不念了。佛教才是真正破坏了中国人传统文化里的美德。

倓虚老和尚出家时,丢下5个孩子,最小的才刚会走路。5个未成年的孩子,就丢给妻子一人来养育。他自己都想象到孩子可能会因此流落到成要饭的,妻子可能改嫁,但他还是能恨下心抛下他们!有佛陀的 “伟大榜样”立在那了,他更不觉得这是缺德的,反而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