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后,新的土地制度与封建土地制度有什么本质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1:46:24

新土地制度是将土地转为公有,农民享有土地的使用权,为国家缴纳一定得税,不存在剥削;
封建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即封建统治者拥有土地,封建农民在封建统治者的土地上进行劳动,缴纳地租,属于封建剥削的一部分。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新:土地国有制,废除封建剥削,农民获得土地。

我不知你指哪次土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都有过几次土改。

那要看是哪一年的土地改革了~~~

近代以来共产党领导的土改有4次,内容大同小异,不过根据当时的国情侧重点不同,当然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土地生产资料所有权问题---由地主转向农民.

但必须注意的是,这4次土改后仍实行土地私有制,直到三大改造完成后土地生产资料才变成公有. 既土地生产资料所有权又由农民转向国家.

另外,4次土改实施的区域也不同:
1931年(革命根据地)
1942年(抗日根据地)
1947年(解放区)
1950年(新解放区)
第1、3、4次土改内容为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第2次土改没有改变土地所有的性质,而是实行双减双交政策,目的是团结地主阶级,为抗日战争服务.

新的土地归国家所有,也就是土地公有制,农民享有免费的土地使用权(当然有人均面积限制),禁止土地兼并;之前的是归个人所有,谁有钱谁买的地也就多,不禁止土地兼并,所以逐渐演变成地主所有。

前归地主所有
后归农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