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楚辞的形式、体裁、特征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1:38:03
诗经、楚辞的形式、体裁、特征是什么????谢谢!!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是现实主义的代表

诗经里面的诗以抒情为主流,而且非常贴近当时人们的生活,所以成为现实主义的代表.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并且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楚辞】既指诗歌总集的名称---刘向将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的诗集,也指一种诗歌的体裁---由屈原本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它是浪漫主义的代表.

因此它的体裁就是楚辞,它的特征当然就是浓郁的地方色彩,这个太多短时间内讲不完,就我看楚辞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很多个"兮"字(囧,但并不是所有多兮的文章就都是楚辞啊~~),形式多样化~~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编集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 。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体例分类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