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 控制伺服电机 回原点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3:31:03
PLC(三菱FX1N-60MT)
伺服电机MR-J2S-100A
回原点指令DZRN K8000 K5000 X0 Y0
请问 被控制对象离开X0(也就是X0由ON变为OFF)后的爬行距离与什么有关。
因为我目前控制两组,为什么两组之间爬行距离相差很大!

爬行距离和你的挡块宽度有关,相差很多你可以参考下我的办法,首先是你的脉冲速度太高,伺服减速后还是K5000呢,建议吧这个值降到1000以下比如200,要注意的是,由于受扫描周期的影响,近原点信号断开后,Y0/Y1还会继续输出一些脉冲.用大白话解释一下:
假如程序执行到某步时,近原点信号X0断开。由于此时并未执行到ZRN指令,所以ZRN指令并不知道近原点信号X0已经断开,它会继续输出脉冲。程序执行到END指令,再处理一些通讯、输出刷新、输入刷新后才开始执行第0步,此时ZRN指令才知道近原点信号已经断开,停止脉冲输出。 慢速输出脉冲频率越低,误差就越小.

怎么控制的两组?Y0一组,Y1一组么?除了这两个口,其他口是不合适做高速响应输出口的。

如果是Y1,Y0各个输出,你尝试不要同时进行原点复归试一下,看下结果。

谢谢你之前回答我的问题,在此回答你的问题倒不是能够给你有什么答案。
但是关于原点回归这个问题。我总感觉用DZRN指令回原点不会很准确。因为用这个指令找原点的前提是必须近点信号位置绝对静止。但是我们所用的这些光电感应器实际上都有误差的。 也就导致用该指令来做回原点不会很准。
我觉得最佳的回原点方式应该是,在接受到近点信号后,开始减速,之后然后在接受到Z信号停止。 因为这个是靠伺服内置编码器来定位,相对我们平时用的感应器灵敏的多。我想也会准确的多。
另外我还看到一种回原点方式,(这是一款日本机器上实际使用的方式)每次找原点时都是将XY轴移动到极限位置实在移不动了后,再往回走一点(由于是采用专用控制器无法读程序。具体是往回走多少个脉冲还是找z信号不得而知)作为原点。我也想用该方式,但又担心对电机和驱动器有伤害。

应该是参数设置的,三菱Q系列的爬行距离是参数设置的,相比FX也是一样的,不过在设置的时候要考虑到你的加减速时间,以免因为你的距离过短造成报警

爬行距离与挡块有关,一般是碰到原点开关开始爬行,离开原点开始计数(0点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