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语段的前两个空白处各补写一个句子,并在第三个空白处用一句概括性的文字总结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0:59:11
掀开中国历史的重重帷幕,一个个发人深省的事例浮出了岁月的烟尘,清晰地昭示后人。假如当初商纣王能听从比干的良言,又何止于落个国破人亡的下场?例如-1-?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商鞅之谏,又哪能称雄于六国,如果-2-?综上所述,不难看出-3-。
提示:吴王夫差——伍子胥 蔡桓公——扁鹊 楚怀王——屈原
曹庄公——曹刿 齐威王——邹忌 唐太宗——魏征
{文段中-1-,-2-,-3-为回答处}

1:吴王夫差——伍子胥

【干扰项为:蔡桓公——扁鹊(没有“国破”只有“人亡”);楚怀王——屈原
(不是因为进谏被疏远而是因为奸臣被疏远)】

2:齐威王——邹忌

【干扰项为:曹庄公——曹刿 (只是军事方面的建议而不是总的治国方针);唐太宗——魏征(没有“称雄于六国”,只是让本朝更强盛)】

3:接纳正确的谏言与否,可能与一个王朝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这个分论点着眼点过于小,但是受前面的4个论据所限,不能推断出更宏观的分论点,没有办法了】

(1)假如蔡恒公能听取名医扁鹊的意见,怎落得病入膏肓的境地
(2)如果齐威王不得邹忌的肺腑之言,又怎懂得纳谏之重?
3)如果唐太宗得不到魏征的辅佐,怎能明白知人善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