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们是怎么取火的??要有古书上的记载最好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2:23:02

古代中国人发明了许多取火方法。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见于《韩非子•五蠹》。《庄子•外物篇》也说:“木与木相摩则燃。”燧人氏是古史神话传说中的帝王。大概钻木取火是最早的人工取火方法。赵朴初先生作诗称赞“燧人取火非常业, 世界从兹事事新。”但是,有人怀疑钻木能否取火,理由是如今电钻尚不能引燃木屑。不过,钻木取火的方法,在新中国诞生初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如今有钻木工具实物遗存和照片为证,是可信的。后来,先民们又发明了金燧取火。《礼记•内则第十二》上说:男子左佩“金燧”,右佩“木燧”的记载。《疏》说:“晴则以金燧取火于日,阴则以木燧钻火也。”金燧是铜制的凹面镜。用金燧对着太阳,太阳光经金燧凹面的反射,会聚于焦点,放在焦点上的易燃物很快就会起火。铁器出现以后,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敲石取火的方法诞生了。用铁制的火镰敲击坚硬的燧石,因激烈的摩擦使剥落的铁屑受热而表面氧化,形成火星,点着易燃物。以上人工取火的方法不难理解,不足为奇。而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削冰取火。
西汉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年)和门客著有《淮南鸿烈》,又名《淮南子》。《淮南子•万毕术》。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这就是说,把一块洁净的冰两面削成球面状,实际上就是用洁净的冰块削成一凸透镜,用它对着太阳,使平行的太阳光折射,让太阳光的能量聚集到焦点上,再把易燃的艾绒放到焦点处,最后被点着起火。在理论上,用凸透镜取火符合物理学原理,是完全成立的。但由于使用冰作凸透镜的材料,这就是太神奇了,以致自古以来怀疑者不少。
到清代,有个叫郑复光的人,他1780年出生于安徽歙县西张龄桥,自幼博览群书,注重实验,以精通算术学和光学而知名海内。为了验证《淮南子•万毕术》削冰取火的记载,他精心设计了一个实验。在1819年严冬的一个晴天白日里,郑复光削好了一面冰凸透镜,对日取火,结果“亲试而验”。他还写出实验报告,详细地记录了冰凸透镜的制作方法、焦距及直径尺寸,实验步骤、原理及注意事项。郑复光的实验,证明了《淮南子•万毕术》的记载是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