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的效果与原理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2:57:03

拔罐疗法的治疗原理
1、机械刺激作用。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负压效应。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是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
3。温热作用。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两量增加,而且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拔罐处血管紧张度及黏膜渗透性的改变,淋巴循环加速,吞噬作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另外,溶血现象的慢性刺激对人体起到了保健功能

效果还是不错的

拔罐疗法之所以能取得其他疗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因为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形成一套独立的治疗手段。它虽然只是在局部或经络腧穴穴位上刺激,然而可循经传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起局部乃至全身反应,从而调整肌体功能,达到通其经脉、调整气血、平衡阴阳、活血散淤、消肿止痛、祛风除湿、逐寒、祛病健身的目的。
1、平衡阴阳,扶正祛邪、调节功能阴阳是贯穿中医理论多个方面,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病规律,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有机的协调,即阴阳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当由于某种因素破坏,则致阴阳失调,产生种种疾病。《内经》中提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而拔罐疗法则能调整某些脏器功能,促使阴阳转化、消长,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的目的。
2、调整气血,疏通经络,增强体制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经络、血脉对人体起濡养、推动、温煦作用,气血的偏胜、偏衰导致体内阴阳失衡。经络是营卫气血运行机体的通路,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则邪正相搏,运行不畅。拔罐疗法则从其穴前导之,或在对应之穴启之,使所闭之穴感受到刺激,循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