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海泉初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22:34:43
任何招插班生 初中的

2002年7月,王海泉在创办了小学、初中之后踏上了高中教育的征程。

在办学之初,他就认为“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批好老师;有一批好老师,就有一批好学生;有一批好学生,就会造就一所好学校。”

为了寻找一个优秀的管理人才,他驱车百里,亲自登门拜访并先后聘请了原省重点中学———临晋中学副校长程修斌和原新绛县文委主任、教育局副局长王怀斌担任高中部校长,并且下放实权,鼓励自主,任何事情,从不干涉。这种用人机制和管理模式,在运城市也是少有的。用他的话说:“只有请懂教育的行家按教学规律办学,才能办成让学生放心,让家长满意的学校。金奖银奖不如家长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

在招聘教师方面,他以方圆200公里作为自己选择的范围,遍访名师,高薪聘用。不惧高温酷暑,不怕风吹雨淋。被人误解,他淡然一笑;被人拒绝,他从头再来。正是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情,一颗诚心,他从陕西、河南、运城、临汾、侯马等地高薪聘请了30名具有10年以上高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来海泉高中教授高一课程,培养高一新生。有人说他大材小用,有人说他浪费资源,有人说他不计成本,但在王海泉的心目中,却存在着另外一种计算方法:“有了质量,才会有规模。没有质量,什么模也没有。”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没有一个学生敢拿自己一生的命运去作赌注,没有一个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所新的学校去“做实验”。这就是王海泉在招生问题上面临的尴尬局面,但他依然满腔热情地开始了艰难的破冰之旅。家长怀疑,他就苦口婆心地一家一家去解释;学生犹豫,他就耐心细致地一个一个去开导。家庭困难,他当即承诺费用全免,一免三年;父母有病,他当场拿出医疗费用,双手奉送。

不知道磨破了多少次嘴皮,不知道熬出了多少根银丝。终于,一个家庭有了一名海泉的高一学生,一个村子有了几名海泉的高一学生,一个乡镇……就这样,海泉高中拥有了自己第一批高一新生———111名学生。

孵化的过程是艰难的,痛苦的。但孵化的过程也意味着生命的奇迹。

教学 严谨管理育英才

美国哈佛大学有句名言:用哈佛的制度来管理哈佛的一切。这,正是王海泉所推崇的。

《海泉高中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