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金流量贴现率应该多少比较合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21:02:23
关於现金流量贴现率的取值各个人有不同的选择,巴菲特选择十年期美国国债利率,而中国有人认为应该是一年期贷款利率,也有人把贴现率取8%甚至更高,这种做法合理吗?应该取得一个什麽值比较合适呢?
辛苦回答,在追加你50分,谢谢了!(本来以下的话是对你的回答的评论,但是系统不允许字数太多,所以只能写的这两,希望能够共同讨论)其实一般情况下以长期的国债利率来做无风险利率标准也可以理解的,好像美国的十年期国债利率3.68%,由於金融危机爆发国债利率上升了十几个基点,而在中国我记得最高的长期国债利率高达15%甚至更高,低的只有2.36%,甚至更低,我们可不可以取一个平均值或者加权平均值来计算全社会资金成本的平均值,6%-7%的贴现值是可以接受的。你认为呢?

贴现率一般有两部分组成。第一个是社会上的无风险利率。第二个是风险补偿率,也就是超过无风险利率的部分,例如大盘的年均收益肯定超过国债收益,否则您不会去投资股票的。多出这部分就是风险补偿额
比如国债利率是5%,这个往往被当作无风险利率。您决定放弃国债投资股票,因为股市整体收益为8%。8%减去5%等于3%,这3%就是您的风险补偿率。您既然决定买个股,而不是买大盘基金,您肯定确定炒个股的赢利超过大盘,8%就是最低的盈利幅度,他就是折现率的雏形。但是,不同的股票短期的波动幅度不一样(原因就是不同的公司在经营上有不同的因素,这些个别的因素导致经营业绩相对于整体市场有偏差),有的超过大盘,有的低于大盘,这就给您带来了危险,所以β就用来衡量股票相对大盘的波动幅度。假设β等于1.5(也就是大盘涨1或跌1,他就涨1.5或跌1.5),用1.5乘以3%等于4.5%,用4.5加上5就等于9.5%,9.5%就是您的折现率。
这是教科书上的经典方法。当然,我们这些普通人确定折现率的时候大可不必这么复杂。
首先,我们这些散户的资金很缺乏投资渠道,我们不炒股票也就是存银行或买国债。所以一年期的国债或定期存款利率就可以当作无风险利率。为什么不用5年或10年期的国债原因很简单,我们计算的是利滚利。一年后连本带利取出来,用本金和利息再买国债。5年期国债却很难做到利滚利,除非您能进行国债交易。
其次,要不要风险补偿额呢?这要看我们的股市的波动幅度了。中国的股市很变态,要涨都涨,要跌都跌,您只要买的是中小型公司基本上都能超过大盘的收益,股票的表现和公司经营的关联度很低。外国人计算风险补偿额和β的原因是他们的股票很多都跑不过大盘,所以他们要尽量买的便宜才行,所以他们的贴现率很高。而且美国的大盘的涨跌幅度基本上和企业盈利的波动差不多,可是中国大盘的波动涨幅往往超过企业盈利的波动幅度,这意味着如果用大盘的盈利来作为折现率,估计一只股票也找不到。我记的中国大盘的盈利长期看是16%以上,用这个当折现率根本没有任何股票可供选择。如果您非想找个风险补偿额,最好用全社会的盈利率。但是,中国的统计数字造假太厉害,您又不可能投资全社会(大盘可以投资ETF指数基金),所以没有意义。所以,我在实际投资中根本就不考虑风险补偿额和β,直接用国债或定期存款利率折现。
采用过高的折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