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超市购物结账小票上的“分币溢收”是怎么个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22:44:20
今天去超市购物,买了4.8元的蛋糕,3.04元的李子,3.5元的乐百氏脉动,3.43元的外公菜。

用购物卡结算,购物小票上显示:共4项 合计:14.77元

分币溢收: 0.03元

收您:储值卡 14.80元

明明是17.77元,为什么收我14.8元, “分币溢收:0.03元是怎么回事??

很高兴能为你解答问题。
首先要明白,“溢”,就是超过的意思,“溢收"就是在交易双方都能接受的范围内超过商品实际价格收取的费用。
超市具有小额、多交易、追求最大利益的特点,如果每次都把后面的那个“几分”抹去的话,就会有损超市利益。就以被多收0.03元的情况来计算,假设此超市规模达到1000平方米,平均一天的交易量可以达到10000笔,其中出现“分币溢收”情况的有3000笔,平均每笔都要多付给商场0.03元,一天就是3000*0.03=90元,一个月就是90*30=2700元,那么一年就能达到2700*12=32400元,这32400元纯粹就是消费者无偿提供给超市的收入,而且这笔钱超市不用缴税的(注意这只是一个中型超市的规模,象“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就不止这点钱了)。所以别小看这几分,就单这几分,如果能很好利用的话,能给任何一个超市带来很可观的收入。
关于“分币溢收”,一般都是采取的“四舍五入”的原则,据个例子,14.84元,你就只需支付14.80元,如果是14.85元,你就会被要求支付14.90元。不过出现0.05元以下的情况是微乎其微的,能注意观察的话,超市里生鲜、散装、特价商品后面都是缀有0.09元的,所以一般很难控制在0.05元以内,因为在每个超市的定价过程中都会经过严密计算,以取得最大利益。
很遗憾,这个也没办法避免,就好像现在流行的糖果找零一样,大家不可能为了“毫厘之钱”在那里“锱铢必较”吧!

就是四舍五入的意思,0.77变成0.8了,用现金交费的话总有这种情况,为的是减少找零的麻烦,但是你好像使用的是卡,我就不懂了,但如果公交一卡通的话,可能是不支持分这个单位,所以分币溢收

应收您14.77,但实收了14.8,14.8-14.77=0.03,因为现在分币不流通了,他就不找您钱了,如是您花了14.72,他定会收您14.7的,那样分币溢收币就一定会是-0.02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