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2章中,解释经济模型中是否有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9:57:30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2章中,在解释-经济模型[生产可能性边界]时说道:
“图2-2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一个例子。在这个经济中,如果全部资源都用于汽车行业,该经济可以生产1000辆汽车而不生产电脑。如果全部资源都用于电脑行业,该经济可以生产3000台电脑而不生产汽车。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两个端点代表这两种极端的可能性。如果经济把资源分配在两个行业中,如图中A点所示,可以生产700辆汽车和2000台电脑。”
我觉得后面是不是有误阿,按照数学关系,如果生产2000台电脑应该只能再生产大概333输汽车才对阿?是我数学关系理解错了,还是文章有误?虽说不是重点,但如果只是随便举例说明模型,为什么要引用这种错误数据呢?

是您理解错了。
按您的数学思维理解的话就是333辆车对应2000台电脑,但不应该是线性的去理解的。
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向外凸出的,这个的理解在高鸿业微观经济学中讲生产可能性曲线那块说得非常清楚,因为存在边际转化率递减规律的作用。
2.如何理解边际转化率递增规律,主要从MU和MP的递减规律来理解。
3.理解了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向外凸出的,您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不是333辆车对应2000台电脑,其实所谓的“生产700辆汽车和2000台电脑”也只是个概数,只是为了说明问题而已。
4.学经济,不要用纯数学思维理解,因为这门课的学习前提存在很多假设条件的。
最后还是建议你看看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所讲的,那里比较清晰,全面,权威。“中华经济学习网”上有很多资料也可供你学习,如果你是个爱问的人,可以登陆看看,对你一定有用。

呵呵,没错,楼主理解错了

你1辆车对应三个电脑

如果是线性关系的话,的确是333辆车对应2000台电脑,但是图中是曲线,并非直线

所以不能按线性关系来计算的

你没注意到那条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曲线吗?所以是向你推断的那样,汽车电脑的生成数量的比例是1比3。

不是线性关系 因为存在外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