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为什么在秦朝后消失在历史舞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0:11:04
我看了下,战车在战场上也是很厉害的,特别是平原,后来的马的装备好了,才丢了战车的吗?

战国后期以后,军事方面主要是在针对少数民族,所以战车就被放弃了,原因是在广袤的草原上,你的战车远远比不上骑兵的机动性,所以就被放弃了,适应不了战争的需要,骑兵的重要就凸现出来了,这是简单的,详细可以自己去了解!

因为代价过高。 其实秦朝时战车就已经不是战争的主力了!

《史记·张仪列传》记载,当时秦军的组成是“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但这时的战车已不再担负主要的作战任务,车战也不再是军队作战的主要方式。

大约到汉武帝年间(公元前140~前87),汉王朝的军队为了与匈奴进行持续的战争,发展了大量骑兵部队,此后,战车在战场上便逐渐消失。

战车适应于平原阵地战,虽有其优势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笨重。古代运输工具不发达,兵力投入到千里之外的战场,一辆辆笨重的木制战车随军行动显然不便。同时,兵贵神速,骑兵和步兵的机动性显然好于战车,尤其是骑兵。所以后来,一般担任突击冲锋任务的都换成骑兵。步兵则用于攻坚。

‘兵者诡道也。’这是在春秋战国末期的军事改革的结晶。战车 由于限制条件太多而且需求量很大,所以可以用骑兵替代,因为:骑兵方便于山川、洼地作战,而且造价很低,易于大量装备 而且易于在丛林,草丛,甚至藏兵坑里埋伏。对于战场的突发性、易变性有良好的辅助。
特殊强调一下,在秦朝之前,作战基本上是‘顶牛’,比的是谁更强,而到了秦摩汉出,军事重点就转变了,凭靠的是将军、军师的智慧,而军事力量反而放到了第二位,随意蹦出了下一句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因为不好使
机动性不强
先秦作战 很多都是阵地战
双方列阵 互相冲杀
后来野战更多 讲究的就是机动性 出其不意
攻城也用不着
可以说是被时代淘汰了

战车直线冲锋好用,但是转向性不行 很难多次穿插,实战应用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