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后的处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5:08:07
输液反应产生: 寒战 高热 怕冷
体温 4.6度
血压120-165
神志昏沉 口齿不清
之后注射了5MG地米
慢慢的再恢复 血压 体温都开始在下降 神志也开始清楚了 讲话也恢复了

到了晚上20:00左右 又开始有 有一点一抖一抖的 但是幅度不是很大 直第二天还是这样 给他检查 体温 36.7度 血压 80-120
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该怎么处理

不管何种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1热源反应:可用抗组胺类药物和地塞米松、安痛定;
2 过敏反应 对症治疗,出现过敏性休克,考虑使用副肾素。

输液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不注意则会发生输液反应,现将其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简述如下。
1 输液反应因素
(1)热原:即输液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果输入体内可发生热原反应,严重者可以出现昏迷。出现热原的原因是:①溶媒放置超过24h;②原辅料被污染;③活性炭吸附不彻底;④灭菌不完全;⑤输液器具清洗不净或者灭菌不完全;⑥大量输液。

(2)致敏物质:高敏性体质病人输注含异性蛋白的液体如右旋糖酐、水解蛋白、复合氨基酸、血浆等,或者配伍青霉素类、普鲁卡因、细胞色素C、磺胺药等易致过敏药时,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3)不溶性微粒:包括橡胶微粒、涤纶薄片、薄屑、色点、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以及联合用药配伍不当所产生的化学微粒等,如果在制备时混入大输液中,于临床应用时就会引起输液反应。据报道,输液中如果含有大量大于12μm的微粒即可以形成血栓,导致血管栓塞或静脉炎。如果异物侵入组织,可以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微循环障碍等,甚至引起死亡。

(4)输液器具不清洁或者灭菌不完全:有人对出现热原反应的25批液体连同输液器具进行检查,发现原液体均合格,而通过输液管的液体则热原反应阳性率达84%,说明散在热原反应主要与输液器具消毒不完全有关系,应引起注意。

(5)输液技术:如果输液前未将输液管中的空气排尽,输入机体后可导致组织缺氧;排液太少,输液管中可能存在的异物和热原进入机体可引起炎性或热原反应;注射局部消毒不严格导致细菌污染、反复进针的机械性刺激以及针头在血管内停留超过48h等,可以引起静脉炎;针头未全部进入血管,液体外渗,可以导致局部红肿,甚至坏死

2 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
(1)配制合格的输注液体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所用管道器具应清洗干净,溶媒原辅料应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配制时应该严格防止污染,尽量缩短操作时间。灭菌应该完全彻底,并作有关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临床。(2)输液器具应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清洗消毒,尤其是管道部分。(3)输液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