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为什么是爱国主义基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0:31:23

1938年秋,日本人已经占领了广州,还不断地把炸弹投向白云山,把汽油的烈焰倾向白云山。于是,原先绿荫如盖的白云山成一座秃山,凡是有一点文化气息的寺院都逃不了日本炮火的厄运。对于口头叫喊着要建立“共荣”的兽行,我们该作如何解释呢?我想起一位哲人的话:“要想征服一个民族,首先要摧毁它的文化精神。”

一幢幢的文化寺院,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同时又是象征,是理想,是寄喻,是神物。一种文化精神,常常是借助这些特定的历史文物,不断地延伸和传播的。侵略者把炸弹、烈火倾向学校、图书馆、寺院和其它文化设施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白云山才逐步修复和建设一系列的文化设施。1963年起有双溪别墅、山庄旅舍、松涛别院和各种餐厅、茶室、亭廊等;80年代有鹿鸣酒家、绿源宾馆、白云索道、鸣春谷,重建了山湾公园,恢复了历史上一批景点;到了90年代,又建设了广州碑林、云台花园、高尔夫球场等,能仁寺也已重建;山下还有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文化游乐园一东方乐园和南湖乐园,白云山的文化更加丰富和多样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890fc0100e0g8.html

白云山有十分浓厚的文化沉淀,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各代名人如苏轼、韩愈也纷纷留下墨宝,成为岭南宝贵的历史精神财富。
中国近现代革命的抗法、甲午战争等人物也曾在此留下足迹。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曾留下题词,许多领导在此进行过国事活动。1978 年小平同志更是在白云山的山庄旅舍,在这里构思了南巡这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春天的故事”!!
你说具有这么丰富内涵的白云山,怎么可能不是爱国主义基地呢?!并不是只有打仗才是爱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