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成本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1:27:31
有点不懂的想请教各位达人
1.材料投入 我公司原材料就只有一种,硅橡胶,其他都为生产辅料.每月我是按照仓库给我的材料盘点表发出的数据及各车间的上月结余 本月结余来计算实际投料.半成品没有数据.
2.月末结转 我公司大约每两天出一次货,最后品质部检验出多少成品就出货多少.具体出多少货的数据我有.
我现在是每月把材料投入 制造费用等都归到生产成本里.然后再按照生产出的产品种类分配成本.
但是每月的数据都相差好大.3月材料占总成本的78% 四月占54% 五月占39% 六月占69%
请问到底该怎么搞?
我厂刚开,很多东西不完善,需要提供些什么数据请说,我叫他们提供或者改善.

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事实上,对于产品生产来说,耗用原材料应该会有一个正常范围内的投入产出比的。比如说,生产某产品1个,应耗用硅胶4KG。那么,你可以根据产出的产成品数量,看耗用的原材料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原材料在正常范围内,那么,一般来说是制造费用或人工成本高了。然后,再具体分析为什么制造费用和人工成本升高,是应该资本化的费用直接进当期制造费用了,还是辅料等消耗太多,或是人员聘用增加,或是工资率提高等等原因造成的。当然,也有可能因为原材料在投产时一次性投入,而产品生产周期较长,故后来几个月投入的原材料数量有所减少而造成的。

如果原材料不在正常范围内,那么,有可能是工艺问题,造成多消耗材料或材料采购问题,如材料质量不合格,废料过多等。也有可能是统计记录不完善,数据丢失等原因造成。

总而言之,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后,认为有可能是哪个方面的原因,再进行追查。如果没有办法深入追查,就可以发现是哪个环节统计数据缺失,就要进行该环节数据的完善。深入追查查到原因后,再向相关领导汇报、协调,争取进行改进、解决问题。

材料占产成品的比例多少,是会随着生产规模,劳动力投入边际效益等因素而变化的,尤其是在机械化生产程度高,同时周期生产数量差异大的企业,都可能出现这种比例的大幅升降。假如你的企业生产销售都非常稳定,数量差异很小,而你的核算方法一直没变过,那么只可能是计算错误。
其他的要实地看过才有结论了。

问题就出在在产品没有数据上,不管在产品是多、是少、是有、是无,全部生产成本都由产成品负担,就可能出现类似问题。

看看你统计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刚开厂的时候一次购入大批材料,因为没分库存材料、在产品、产成品,所以成本构成比例变化巨大。
具体措施是:
1.建立健全材料入库出库制度:材料入库填入库单,出库时各部门都要填领料单。
2.材料入车间到材料出车间这个过程为定为在产品
3.发货的数据提供时应该包括残次品,正常范围之内的残次品进制造费用。其余的营业外支出。
我感觉你的残次品处理有些问题,似乎没考虑到

3~6月差异大的原因

这个比率很简单,分析分子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