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谈李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2:28:09
为研究性课题~~~求对李白个人见解~~~多少不重要·~~~一定要自己的~~~谢谢

你需要帮忙我就来了,不一样别见怪啊
我的李白的见解是,李白是一个凡人中的卓越者。
很简单,李白做官不成,不能抑制胸中傲气,被赐退。他可谓只能说是个凡人,命运不怎么眷顾他,今天的李白再有名,也只能说是人们对这种气质的怀念和感叹。
但李白诗风之美,豪气之壮阔,令人感叹。毋庸置疑。
简单几句,所以我说李白是一个凡人中的卓越者。 我佩服他

谈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想来当世中国人所受到的中国古典文化的启蒙与熏陶绝大部分都应是源自此诗吧。不论其是否对仗工整,是否修辞华美,是否寓意深远,这首诗在中国的知名度应是首屈一指的。我想,十三亿中国人,至少十二亿会诵吧!而这样一件作品,却也不过是诗者如皇冠般璀璨作品中的一粒点缀。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本来一直坚持认为花之称谓“荷”绝胜于“莲”,但出于对李白诗作及其人的倾慕,我竟渐以“莲”之妙,而且竟愈品愈不能弃之……可见,诗人的才情与为人果可影响读者的思想啊。
在某专一行业,自古来,中国人都爱为老祖宗们戴帽子,排座次,定要分论出大家,大师。而各称号中,“圣”字可谓至高,如画圣吴道子,医圣孙思邈,茶圣陆羽乃至至圣孔子,亚圣孟子等等等等。而诗人中,诗圣为杜甫,李白却被封了诗仙(不论诗鬼李贺)。还记得年少时,和同伴争论是“圣”大还是“仙”大,崇李白的我想当然的认为“仙”强于“圣”呢!实论及李白,杜甫,他二人在诗史上的地位应是等同的吧。风格倒是不大一致,我想,感性(如我)的人该是喜李白的。杜甫的“三吏”“三别”自是经典,而关于李白,第一次偶读到《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我为诗人如此描写如此(温柔)题材的文字而惊讶,俄而微笑,继而敬服……又读到《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为其大开大阖的不凡气势所震慑和牵引。尤读《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本来只要摘录几句,不曾想实在一句都不舍。)渐感知诗仙之“仙”何来,尽“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