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蠓(小咬)的防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7:25:13
我现在在广东公园工作,这里的蚊蠓很多,当地人称为“小咬”,咬过之后有疙瘩,很痒,时间长了就会有疤。花露水、风油精没有一点作用。天气很炎热也只能穿些秋天的衣服来保护自己,请问谁有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怎样去防治小咬?

蠓虫属昆虫纲、双翅目、蠓科。俗称“小咬”、“墨蚊”或“蠓柏子”,口器为刺吸式,种类繁多,全世界有400多种,我国吸血的蠓约有200余种,其中以库蠓、蠛蠓、细蠓与人的关系较大。

治疗方案: 人被叮咬出现局部肿、痒时,可用10%碱水或氨水冲洗或用清凉油擦试。发生皮炎后外搽1%酚或薄荷炉甘石洗剂,如有继发感染应及早给予抗生素或用野菊花、蒲公英煎液外洗。已形成结节可向皮损内注射泼尼松龙或曲安西龙,每周1次,一般2~3次可愈。反应严重者给予抗组胺药或皮质类固醇。

预后及预防:对蠓孳生地及栖居场所喷洒杀虫剂。下田劳动时穿长袖衣裤及鞋袜,戴口罩,颈部围上毛巾以防蠓叮咬。下田劳动前在皮肤上涂上防蠓药水。

保健贴士:1、在进入树林、草坪等潮湿、阴暗的地方时最好穿长裤、长袖的衣服,将蠓拒之门外。
2、保持住所周围干爽,有充足的阳光,因为阳光照射可使其死亡。住宿时保持室内尤其是厨房水池、卫生间水池和便池的清洁干燥。
3、经常修剪花草树木,清理枯叶,使蠓没有繁殖之地。在人口聚居区,应搞好环境卫生,填平洼地,消灭孳生场所。
4、在有吸血蠓类地带野外作业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可涂擦驱避剂,或可燃点艾草、树枝,以烟驱蠓。
5、住宿环境清除室外500米范围内的杂草,疏通污水沟,填平洼池地,增加光照,保持干燥,清除积水,填塞树洞。

蠓虫叮咬相关药品: 氨水 清凉油 薄荷炉甘石 泼尼松龙 曲安西龙 皮质类固醇

一、驱避涂抹剂, 40% DET A乳剂,涂抹面、 颈及双手 ,有效时间为 2~215 h; 50%驱蚊灵纸巾 ,涂抹面、 颈及双手 ,有效时间为 1~115 h。
二、止痛清凉油 ,被蠓叮咬后,涂抹局部具有良好的止痒、 止痛和消肿效果。
三、20%防虫磷涂抹纱门和纱窗 ( 4ml/m^2) ,有效时间为 15~20 d。②氯菊酯处理蚊帐(500 mg/m^2) ,具有良好的驱杀蠓的作用。
四、在蠓活动的高峰期 ,必要时可采取化学防治 ,如用氯氰菊酯或溴氰菊酯等制成的制剂 ,用喷烟机处理 ,对蚊蠓虫等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