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空间有些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1:52:04
越详细越好,字数越多越好。论文急用。

非事件性新闻是指:“对一段时间内或若干空间里发生的诸多事实、情况、事件的综合反映,揭示带有分析性、启发性的总体情况、倾向或经验等,非事件性新闻的特点是点面结合,以点证面,以面为主,反映事物发展变化中的阶段性、倾向性、经验性或典型性。典型报道、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消息等属之。非事件性新闻的时效要求较为宽松些,但也要尽力找寻和体现新闻根据(由头),善于利用新闻发布的契机。”

比起事件性新闻来说,非事件性新闻写法上要灵活多样些。在长期的实践中,这类新闻报道也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写法。

一、“借着一个适当的题目来写”

这一写法是毛泽东提出来的。1948年11月5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下了消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消息发表不久后,他写信给胡乔木,指出要注意写些综合报道,“其办法是借着一个适当的题目如像占领南阳之类去写。并要各地分社负责人(普通记者不能写此类通讯)或党的负责人学会写这类综合性的报道。而我们是长久缺少此类报道的。”

这类写法既适合于横向式的综合,也适合于纵向式综合。学习这类写法,不妨就从《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入手。它先报道“我军占领南阳”这一最新战绩,然后引用较多的背景材料,从三国时期曹操与张绣争夺此城写起,直写到在过去一年里敌方对南阳的重视。这些材料集中说明了南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敌军放弃之、我军占领之,其意义就不只是一城一地的得失了。然后,报道顺势展示了两军近期内军事形势发生的变化:我军在战场上连连取胜,不仅扩大了地盘,还补充了约20万的人员;不仅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还在这些地方实行了土改政策;“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这条消息,粗看好像只是一条动态消息:报道最新的战况——占领南阳。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占领南阳”只是一个导入口,作者只是借着这个“题目”,重心在于展示当时整个的战局。是一种借题发挥。

这种写法的特点是:报道一个新近发生的事实,这一事实是该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报道的内容又不仅限于此。作者往往以此导入,借此发挥,将此事放入一个广泛的、纵横交错的背景下来展示。就成了这样一种写作模式:即以点带面,以一斑窥全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