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雷过后雨更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7:44:54
具体是这样的,正在下雨,开始不大,但每当闪电打雷,雨便很明显的立刻下得更大了

因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积聚在一起形成雨,在形成小水滴过程中会释放热量,此热量被科学家称为潜热,潜热的存在影响小水滴的形成,需要释放出去.潜热的释放过程就是闪电现象的发生.闪电过后,潜热释放出去,温度降低,水蒸气形成水滴的速度就会加快,雨就会下的更大,而且雷电是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形成雷雨云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空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湿空气上升的动力,空气要能产生剧烈的对流运动。春夏季节,由于受南方暖湿气流影响,空气潮湿,同时太阳辐射强烈,近地面空气不断受热而上升,上层的冷空气下沉,易形成强烈对流,所以打雷后雨会更大。

先说雷形成的原因:强对流
具体的触发原因:云团的碰撞、云团与云团之间的放电现象
形成诱发系统:冷暖气流的交汇

那么你说了有雷,说明有冷暖气流的交汇,那是大部分强降水天气的基本形势,另外,雷电的发生,说明有云团的碰撞,交汇,比如导致云团中水汽和能量的辐合(汇合的意思)作用,导致大量的降水产生,所以听到雷暴后,迅速会出现一阵强的降水

而上面那个说什么“气象站工作多年”的,十多年前就不叫气象站了,叫气象局,某某气象局地面观测站

另外,“水蒸气一旦液化凝结成水滴”这样的话,不该是你在气象部门工作的人说的,高空中的叫水蒸气??!水汽!,应该是:“水汽凝结达到饱和状态,之后才凝结成水滴”!
“而水蒸气一旦液化凝结成水滴,自然就不会飘在空中了,”更的大错特错,降到地面的水滴不是说“凝结成水滴”就降了,是凝结成小水滴后,在高空中反复的对流运动,最后形成大水滴,空气托不住之后才会降水,而且在水滴下降过程中还存在明显的蒸发,强对流天气中,小的水滴即使下降,也到不了地面,因为往往强对流天气往往是晴热天气后产生的,高空蒸发大

以后别乱冒充自己是气象部门的,即使你是,也是混日子的!

先和你说一下能够下雨的因素吧:要有饱和的水蒸气(云)\气温下降到能够使水蒸汽液化的条件\有凝固水蒸气的媒介(一般是灰尘)等;
打雷(闪电)能把水分子电离,产生好多带有负电荷的离子,这样水分子这间吸引力更大,更易凝结成水滴,而水蒸气一旦液化凝结成水滴,自然就不会飘在空中了,所以雨量会明显增加!

见到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