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珍爱生命 快乐阅读》为题的作文咋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1:13:07
……我就是想不通 珍爱生命跟快乐阅读有什么关系……

你可以这样写
你看到一本书是关于一个少女吸毒的,然后你发表感想

读一本珍爱生命的书啊

在我的记忆中,人们常会有这样的感叹:“人在出生的时候,手总在狠命地抓些什么,然而在临死的时候,却把手心整个地摊开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在这世间白走一遭而已,答案茫茫然。郑板桥有句名言:“难得糊涂。”再仔细一想,他虽言糊涂却心知肚明,我并没他那份睿智,何言难得糊涂,恍恍终日,死不足息。

佛门视生命的轮回为大苦,称人间为炼狱,而人间的一切皆始于欲。人自称人为万物之灵,自然人有更多的欲望。吃饱不够,要吃得有营养;穿暖不够,要穿得时髦;平淡不要,要名垂青史。人从一落地之后,便执着于“我”的存在,为此不惜饿其体肤劳其筋骨,甚至口蜜腹剑杀亲卖友,奔走呼号一辈子,终因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被送进了火炉,稀里糊涂地结束了生命,这是受求生欲的驱使。而这一点恰是人与动物的共同之处,所以有时研究人性动物园比公园更是好地方。

如此一来,便有了叔本华一类所谓生活只不过是被盲目意志所驱使的悲观者。提倡人们不应该被生活所牵累鼓吹自杀以求解脱。而观其本人却是相当长寿,可见还是不得已而顺从了。这并不见得好笑,有时候思想和行动并不能统一,因为我们并非释迦牟尼,能够顿悟的事情远非思想所能解决的。人们常说长痛不如短痛,但要看痛得如何,凌迟之痛几人能荷,或许是天生对于死的恐惧,许多人还是选择了苟且。

无欲则刚是佛家的至理名言,人到了那份上便有了“民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的冲动。但无欲无念之躯称其为人未免有点勉强,顶多是个植物人(实则一副行尸走肉罢了)。而细观无欲无念之人多为头悬阔斧之人,他们动则大呼“二十年之后又是一条好汉(可见还是有欲),终显底气不足。由此看来,无欲太不现实,人们大抵还是乐生的。

既然生活在炼狱,当然轻生的人还是大有人在。饮食男女不免为一天三餐所累,更为各种情欲所扰。这种痛苦可以大至“生不如死”,所以便有不少“汉子”(当然包括那些“刚烈女子”)选择了“短痛”。痛得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实则他们是生活的懦夫,因为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更不懂得生命的质与量。殊不知你不选择命运,命运才选择了你。相比之下,倒是那些信奉“好死不如赖活”的人们却有着他们独特的人格内涵,他们是值得的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