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广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5:29:19
瓯骆遗风文化基因与元素的完美融合
《印象广西》银制纪念章及其书法长卷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永久收藏

为打造广西最具文化历史内涵的珍藏品,由广西东方石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策划的《印象广西》银制纪念章隆重推出。
2006年8月24日,一个编号为No. 0001934的《印象广西》银制纪念章及其由马鸿斌先生书写的《印象广西》书法长卷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永久收藏,编号1934寓意广西博物馆创建于1934年。
广西悠久灿烂的广西历史文化是华夏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遗产。由于广西处于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汉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汇处,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族生态和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印象广西》银制纪念章让世界了解广西是美丽的广西、魅力的广西、活力的广西、开放的广西、文化的广西和充满希望的广西。
《印象广西》纪念章的总直径为12厘米,内直径为11.4厘米,厚0.9厘米,重700克。象征着世居广西的12个主要民族(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团结和睦,幸福和谐,安居乐业,圆圆满满。也象征从1958年以后每年的12月11日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纪念日。
《印象广西》银制纪念章采用独特创意设计及浮雕工艺精制,正面融合广西的山水文化及旅游文化、象文化、壮锦文化、绣球文化、歌圩(山歌、民歌)文化及刘三姐文化、合浦珍珠——南珠文化及海洋文化、中国—东盟(10+1)、“八桂广西”和壮文的文化基因、精髓和元素。背面融合了广西的铜鼓文化、石器文化、奇石(赏石)文化及顶蛳山文化、稻作(那)文化、大石铲文化、陶器文化、龙母文化、布洛陀文化及鸟神图腾和崇拜文化和岩画文化的文化基因、精髓和元素。
《印象广西》总监制由著名考古学家、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长、广西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蒋廷瑜先生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原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黄孙祝先生担任,总策划、设计由广西东方石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理事长、中国观赏石协会理事、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工艺美术学会石艺根艺研究会艺术顾问、广西石艺艺术大师马鸿斌先生担任。
《印象广西》银制

瓯骆遗风文化基因与元素的完美融合
《印象广西》银制纪念章及其书法长卷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永久收藏

为打造广西最具文化历史内涵的珍藏品,由广西东方石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策划的《印象广西》银制纪念章隆重推出。
2006年8月24日,一个编号为No. 0001934的《印象广西》银制纪念章及其由马鸿斌先生书写的《印象广西》书法长卷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永久收藏,编号1934寓意广西博物馆创建于1934年。
广西悠久灿烂的广西历史文化是华夏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遗产。由于广西处于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汉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汇处,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族生态和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印象广西》银制纪念章让世界了解广西是美丽的广西、魅力的广西、活力的广西、开放的广西、文化的广西和充满希望的广西。
《印象广西》纪念章的总直径为12厘米,内直径为11.4厘米,厚0.9厘米,重700克。象征着世居广西的12个主要民族(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团结和睦,幸福和谐,安居乐业,圆圆满满。也象征从1958年以后每年的12月11日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纪念日。
《印象广西》银制纪念章采用独特创意设计及浮雕工艺精制,正面融合广西的山水文化及旅游文化、象文化、壮锦文化、绣球文化、歌圩(山歌、民歌)文化及刘三姐文化、合浦珍珠——南珠文化及海洋文化、中国—东盟(10+1)、“八桂广西”和壮文的文化基因、精髓和元素。背面融合了广西的铜鼓文化、石器文化、奇石(赏石)文化及顶蛳山文化、稻作(那)文化、大石铲文化、陶器文化、龙母文化、布洛陀文化及鸟神图腾和崇拜文化和岩画文化的文化基因、精髓和元素。
《印象广西》总监制由著名考古学家、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长、广西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蒋廷瑜先生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原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黄孙祝先生担任,总策划、设计由广西东方石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理事长、中国观赏石协会理事、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工艺美术学会石艺根艺研究会艺术顾问、广西石艺艺术大师马鸿斌先生担任。
《印象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