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住无修无证 的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0:23:43
.........

师兄 法安!

此句乃是说明真心本来涅盘之无境界境界

为什麼这麼说呢? 因为真心离见闻觉知,本来就不住於六尘万法,正当我们研究佛理的时候,它一样是无分别的如如显示,配合我们的业种、思、作意而运行三界一切万法,这也是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是维摩诘经所说的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因此所悟的真心,必定是满足这些体性,方能说是证真如。但是虽说证,其实也无所证,因为本来就具足,不是后来才有的,证实真心真实存在却又有其无漏妙用时,不仅本来而有无所得,也可以观察一切凡夫众生本来如是。

但是真心虽然本来而有,圆满清静,同于涅盘。却含藏了许多污染种子(详见楞伽经与胜鬘经之说明),必须悟后起修,净除这些污染种子,转依真心本来无我、本来离垢、本来涅盘之体性,然后渐次迈向佛道。

所以,非修,非不修;非证,非不证。

愿 大众 亲证真如人无我!!!

无住就是什么都不思、不守,包括修行和求证也不思、不守,否则就是法执。
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修行的法门,这就是无修无证,如果心中一切都不想,只想我要修行,我要证道,那么就不是无住。

赞叹楼主善问及豪师兄法施!末学也唠叨几句:

此一句,既不是教人不要去修证;也不是教人应该处于“无修无证”之“无分别境界”。而是在说真心的体性。谓:“有修有证的是五蕴身,亦不离觉知心;而法身绝无修证可言。”
略说如下:

一者,因修而得之法,是生灭法;因缘散坏之时,必将失去;是为虚妄不实。
二者,本自具足之法,是不生灭法;是为“真实不坏”。

大乘入门,须是触证真心;亦名见道、破初参。此是“非修非不修”。若言因修而得,则此真心即非“本自具足”。若言“不修而得”,何以一切凡夫乃至二乘皆不证此心?
众生本具的真心,远离见闻觉知,不触六尘,无有造作,无“自证自分”,不知有我,岂有“修证”可言?故《心经》云:“无智亦无得”;《金刚经》云:“如来于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另:“无住”一语,末学以为是真心“不来亦不去”的体性。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