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设置内阁实质上是恢复了丞相的权利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8:17:16
明朝设置内阁实质上是恢复了丞相的权利吗

错了,明初设内阁不是恢复丞相权利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秦、汉以降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早期皇帝大权独揽。但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权力及地位尚不如过去的宰相。

没有,因为,内阁不是法定的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建议或者意见的内侍机构,
而丞相是有权力参与政事的,内阁没有。丞相对皇权集中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而内阁是皇权集中的产物。

所以内阁的设置并没有恢复丞相的权利

实质上是削弱了相权。虽然内阁大臣的地位与丞相相当,原本一个人的权利分给了好几个人,而且做决定的还是皇帝。明朝称阁臣为“阁老”,但即便是严嵩那样的权势,也只有“票拟”的权利,就是先看看奏章,告诉皇帝,我们的意见是什么,然后由皇帝定夺,有点顾问的味道

本人觉得差不多 但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

内阁首辅和丞相一样 都是朝廷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不过丞相有自己的属官 除了皇帝的 他谁都可以不听~~

内阁首辅嘛 还要受太监的牵制 而且内阁里除了首辅 其他的成员连个屁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