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我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在政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9:02:21

公元前5世纪 是战国的开始
公元前3世纪 是张国的结束
社会性质 有奴隶社会 转入了封建社会
在政治上反映为 战国的结束 和秦朝的建立 准确的说 战国时期 还是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 转型的 过程 秦朝的建立比较巩固了 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时期,我国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1首先是经济与阶级关系的变革。由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和发展,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逐步瓦解,出现了封建的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随之发生变化,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战国时的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封建的土地私有制。
2其次是政治制度的变革。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德日意衰微,打住后果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过的支配权,不断进行战争,形成诸侯争霸局面。这种局面反映在政治上的实质是西周以来的分封制的崩溃。战国时这种局面进一步发展,通过各诸侯过的变法运动,一君主为中心的专制主义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以军功制取待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世袭制,封建地主阶级专政建立起来。
3再次,踏实思想文化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接访,思想文化空前繁荣。当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等因素,促成了文化的繁荣。思想方面名家辈出,从各自的立场出发阐述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实质上体现了当时思想领域守旧与革新进步与保守的斗争。旧的思想受到冲击,适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越来越受重视。法家思想因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所以被战国后期最强的秦国采用。教育方面官府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被打破,死穴形成,夸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科技文化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4最后它也是MIN族关系的变革。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中,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统一,可光上是华夏族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