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科举制有什么变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0:57:36
明朝时期,科举制有什么变化?

1.规模加大了,隋唐宋元科举,录取的人数极少。明朝科举的规模比之要大上很多。
2考试内容越发当一,只读四书五经,八股文形式束缚人的思想。明朝以前,唐宋的科举不仅考经史典籍,也考数学、农学等等,推动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不过能从八股文死板的考试中脱颖而出的那些人,也必是拥有超乎常人的实力的。明朝很多科举出身的官员,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功名。这就跟现代的应试教育一样,那些高考状元们,智商能力必有过人之处,状元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的。真正的天才,无论在怎样形式的泥潭中,都能够取得成绩脱颖而出。何必贬低那些应试教育的“书呆子”呢?能考100分,说明他的智商就是有过人之处。能考中八股文的状元,也只有真正的天才才能办到。

1.规模加大了,隋唐宋元科举,录取的人数极少。明朝科举的规模比之要大上很多。
2.内容更死板了,形式更硬式了。规定只从四书五经中出题,回答者须以“八股文”的形式来回答。
3.性质改变了。隋唐宋元科举是为国家的发展来选拔人才,而明朝则是为皇帝选出他们的奴仆,是明朝君主集权专制的一中体现

明朝是八股文盛行的时代,学士们只读四书五经,科举选拔的人才多是一些庸才,鲜有治国能才。科举制只是人们升官发财的工具而已,已偏离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道路。

八股文盛行,为了控制文人的思想,这也是明朝君主集权专制的一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