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潜跃水成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5:19:56
这句话我听过两种解释。第一种,网上普遍认可的,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第二种,语文老师说的,鱼龙潜入水底,又跳跃起来,水纹像文字一样,将我的哀思传递到你那边来。哪个是正确的?我个人较赞同第二种,比较浪漫,比较抒情。请各位回答的网友各抒己见,不要人云亦云。谢谢。

整句诗是"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仰望长空的鸿雁,俯视水底的鱼龙.希望超越现实的困境,实现"愿逐月华流照君"的愿望.但鸿雁长飞,也超越不了月光;鱼龙潜跃,也只能泛起波纹.
作者引入了两种能在月空与江水中活动的生物的形象,以此衬托出一切生命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情感在宇宙中的无奈.
这可是苏教版的解释哦`

1、“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句,窃以为各家评注或不甚详细,或有失偏颇。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①,解读为“仰望长空的鸿雁,俯视水底的鱼龙。希望超越现实的困境,实现愿逐月华流照君”的愿望。但鸿雁长飞,也超越不了月光;鱼龙潜跃,也只能泛起波纹。作者在这里引入了两种能在月空与江水中活动的生物的形象,以此衬托出一切生命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情感在宇宙中的无奈。”
2、词句玄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唐到元,被冷落了好几百年,至明代嘉靖时忽“起死回生”,有清一代更好评如潮。清代王闿运以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湘绮楼说诗》卷一)。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以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原诗全文如下: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或“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4、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