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于别国的君主称呼?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1:41:02
比如本国的臣子对出使到他们国家的别国国君如何称呼?(两个国君都在场)
或者本国臣子和皇帝禀告关于别的国家的君主的事,要怎么称呼?总不能也叫陛下吧?
“陛下,++国的陛下……”感觉很怪,用什么词可以把《++国的陛下》取代呢?

正式称呼为国王,如日本的“汗倭奴国王印”附属国有时也只称为某王,对内称皇帝,直面称陛下,满意给佳

在我国古代不存在这种外交问题。

天朝上国只能容忍天底下只有一个皇帝,那就是自己,其余的都是国王。所以介绍时就是XX(国)国王XXX(姓名)。所以上朝事就这么说:“启奏陛下,XX国国王觐见……”不服气的话你打过来啊(开个玩笑)

至于不是附属国的国家,貌似我国除了郑和下西洋带来几个亚非的小国国王外没有哪个君主来过我国了。所以也没有人会考虑这个问题。

而外国就有趣了。别国国君不一定是国王,或者是公爵,或者是侯爵,或者是什么贵族。所以介绍时可以说:这是哈布斯堡大公、这是XXX公国大公这样的。而国君间的访问,比如奥地利国王访问法国国王,可以这么说:“尊敬的陛下,这位就是奥地利XXX国王。”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实际上我并不觉得“陛下,++国的陛下……”很奇怪。

称大王或X王陛下。
比如赵国国君和秦国国君会议,赵国臣子就得对双方国王都称陛下或大王,而对赵国国君提起秦国国君时,应尊称为秦王陛下。同样,秦国臣子对赵国国君也应这么称呼。这是双方基本的外交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