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火车刹车不采用电控而要用气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8:07:04
小时候看十万个为什么知道,火车的制动采用气阀控制。气阀管贯穿整个列车的每节车厢,司机的制动开关和每节车厢的紧急制动阀门都可以给气阀泄气,这样汽缸中的高压气体就会把刹车紧紧地压在车轮(或制动盘)上。

在几十年前,这不失为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但是正如本次郴州事故,二号车厢的导管阻塞,无法泄压,会导致后面所有车厢的制动全部失效。

在电子设备高速发展的今天,改成电控或许更为有效。每节车厢有自己的电控阀门,在接到机车的制动信号后独立工作。即使某个车厢因导管阻塞导致制动失效,也不会影响其他车厢。

电信号的传递由于电缆价格便宜,可以采取多冗余设计,甚至采取无线电传输或通过钢轨传输。

为什么现在还采用这么过时的技术?另外我看南京地方台采访厂家的时候,厂家表示国际上都采用这种方法。我想问,欧美等先进地区难道也还采用这种方式而没有换成电控吗?还是说这个“国际”指的是什么印度、索马里之类的地方?
我说的是“电控制动”,不是“电制动”。现在的制动方式是在机车的排气口出气,这样导致某节车厢的空气导管阻塞,则其后的所有车厢制动均失效。

但是可以改成司机按下制动后,通过电信号发到每个车厢。每个车厢都将自己的排气阀门打开,使列车制动,这样不就避免了一节车厢故障导致整个列车制动失灵的问题了吗。

铁道部6月29日22:15发出的紧急电报(转载)

内部明电

0904号调令:

为确保旅客列车安全,现要求如下:

一、由各局主管局长带队,车辆处长,主管处长、车辆段长参加,立即到客技站组织人
员,连夜对本属2009年新造的25G型DC600V供电客车进行逐辆记名式检查。要求将制动
软管从折角塞门上卸下,对制动软管两端及内部、折角塞门内部进行检查,确认无异物
,同时对制动主管的畅通状态检查确认,各局要督促工厂组织人员做好配合检查,全部
检查工作完成期限根据车体组数确定,于3天内完成,每日检查情况于次日6点以前提报
部调度。

二、旅客列车在始发、中间站开车前,必须严格执行制动机试验的有关规定。开车后,
选择合理时机司机与运转车长进行车机联控,减压50千帕施行列车管贯通试验。运行途
中发现列车制动力不足时,司机要立即通知运转车长拉下紧急制动阀,并同时报告就近
车站值班员,车站值班员接到报告后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各铁路局接令后,要立即组
织传达到所有客运机车组乘务员及运转车长。

2009年6月29日

你说的所谓的“电制动”是有的
在火车上有种电阻制动,即在制动时候,将牵引电机的接线反接,此时电动机变成发电机,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巨大电阻消耗掉
假如是电力机车和EMU,还可以将这部分电流回馈牵引电网,节省电力消耗,即所谓的再生制动(但是这种制动方式对车辆的要求很高,至少是要求是交流车,不然回馈的直流电会污染交流电网)

在国外,例如日本有个坡度很高的地方叫碓氷峠,还有一种用电的制动方式叫做电磁吸附制动(日语:电磁吸着制动),就是将列车作为电磁铁,牢牢吸附在钢轨上防止打滑
德国和欧洲铁路则有种涡流制动技术,即在轨道上铺设线圈,当制动时候,移动的列车激发线圈中的磁场,将多余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并导走(这种技术现在广泛运用于过山车),这种技术对线路的要求非常严苛,在不满足条件的线路上是不允许开动涡流制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