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白洞是怎么形成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4:08:25

黑洞是高密度、强引力的一种天体,引力大到物体即使达到光速也无法逃脱,所以不发出任何光,看上去是黑的,因此叫黑洞,最初是相对论所预言的,现已为观测事实所证明;
白洞是相对论预言的一种天体,和黑洞一样高密度,但排斥一切,目前尚未发现有白洞存在的直接证据。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自从大爆炸以来,我们的宇宙在不断膨胀,密度在不断减少。因此,现在正在膨胀着的天体和气体乃至整个宇宙,在200多亿年以前,是被禁锢在一个“点”(引力奇点)上,原始大爆炸后,开始向外膨胀,当它们冲出“视界”的外面,就成为我们看得见的白洞。
与上述相反的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原始大爆炸的不均匀性,一些尚未来得及爆炸的致密核心可能遗留下来,它们被抛出以后仍具有爆炸的趋势,不过爆炸的时间推迟了,这些推迟爆发的核心——“延迟核”就是白洞。
也有人认为,白洞可能是黑洞“转化”而来。就是说,当黑洞的坍缩到了“极限”,就会经过内部某种矛盾运动质变为膨胀状态——反坍缩爆炸,这时它便由向内积吸能量,转变为从中心向外辐射能量了。
最富吸引力的一种观点认为,像宇宙中有正负粒子一样,宇宙中也一定存在着与黑洞(负洞)相同,而性质相反的白洞(正洞)。它们对应地共生在某个宇宙膨胀泡的泡壁上,分属两个不同的宇宙。
由于我们的宇宙中存在着10万多个黑洞,同样也可能存在着数目相等的白洞。于是,在宇宙继续膨胀过程中,白洞周围一些质量稍许密集区域就变得更加密集;黑洞周围的一些质量稍微稀薄的区域就变得更加空虚。这些大片空虚的区域就是空洞。

对 白洞是未知的 但是黑洞 是昌德拉塞卡极限 一个冷恒星达到太阳质量的1.5-2倍就会坍缩成一个黑洞 大于3倍会坍缩成一个中子星(半径几十英里) 小于1.5会坍缩成一个白矮星(半径几千英里)

白洞目前还不是在理论阶段 它是基于广义相对论推断出来的一种天体
它是否真的存在还存在争论

黑洞反噬出的 黑洞的无限吞噬导致物极必反 因而黑洞的最终结果是变成白洞 当然白洞也如此

目前白洞还是个理论 ,没有实际观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