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被现代人厌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5:05:24
RT

刘备的行为,即使光从演义来看,都很难判断好坏真假。但如果,抛开演义中的事件,从作者角度来看,刘备其实就是仁德的化身,不论他的行为有多合理,还是有多不合理,他这个人物被赋予的积极意义就是仁德。
如果大家都能静下心来思考,就会明白,现代人缺乏的就是道德教育、道德认知。虽然很多人都强词夺理地说:“现在不是全世界都提倡诚信做人,提倡和平共处吗?中国不是也有八荣八耻吗?”但如果大家能仔细分析我国数千年的道德文化积淀,就会发现,当今提倡的并非道德,而是道德沦丧到一定时候的最后的精神底线,因为如果这些都不提倡了,都可以无视了,整个世界人将不人,国将不国,最终在百十年之内走向毁灭。
所以,现代中国人的道德意识其实是相当薄弱的,甚至,因此,不要说刘备以及许多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仁义之士的行为,就是如今很普通的跳河救人、公车让座、降国旗时立正、拾金不昧等,绝大部分人都是持怀疑态度,甚至公开质疑的,所以,其实绝大多数现代人并非仅仅是厌恶刘备,而是因为本身的道德修养低下、社会道德环境恶劣而产生的质疑,甚至是厌恶道德文化的情绪,他们反而支持、向往没有道德约束,只有强者为尊的伪逍遥,一个个把网络盛行的玄幻小说的男女主人公当作偶像甚至就是自己。
我希望楼主能把心态放平静了,再来仔细琢磨我所说的是否属实!
谢谢!

从三国演义作者角度来看,刘备其实就是仁德的化身,不论他的行为有多合理,还是有多不合理,他这个人物被赋予的积极意义就是仁德。可现在社会根本不相信仁德,不管作者写的有多好,人们都认为这是虚假的,反不如曹操那种“你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痛快,因为不相信,所以厌恶他。
从正史记载看,刘备本人刚勇、略显暴躁、武艺不错、胆略过人、见识高远,比如说得陶谦三让徐州而不受,历史上他的本意是因为他知道接受后必将受到各方攻击(事实证明确实引来了袁术、吕布、曹操),不便明说,所以顺便装下好人,知道推不掉了,但演义中却说是完全因为他得仁德。或许换成正史上得刘备到能引起更多人的喜爱。
刘备作为曹刘孙三方中资本最差,起步最晚,政治军事生涯磨难最多的人,得以于另外两人并立三国,实在是不易了

主要是其懦弱无能的性格,试问哪一场战是他指挥的,哪一次表现的英武.没有呀!这样的人,充其量就是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