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景人像摄影的文章,有不明之处请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1:19:15
(1)先取景。到达景点后,先寻找值得拍摄的景物,在取景范围内确定下来。
(2)对后景夜景进行曝光,确定曝光组合,由于夜间较暗,有内测光装置的相机若是按常规ISO 100的片速,往往无法测得具体数据。可先按1600甚至3200的片速进行曝光,然后再逐级换算成100片速,再加上“倒易律减退”因素。对于“S”(短时曝光、快门时间不长于1/10秒)型片,若用1/4以上的慢曝光,应增加50%至100%的曝光量。以上海外滩的夜景为例,若用100的照片,当天全黑后,依靠新颖泛光灯照明建筑的夜景,可考虑F8、1秒的曝光组合,若要改变,则可再选择F5.6、1/2秒或F11、2秒的曝光组合。
(3)曝光组合确定后,其中光圈是确定人像站立距离的依据。原先使用闪光灯,是指数除以距离等于光圈,但在这儿,必须换种方式进行计算:指数除以光圈等于距离,这是因为夜景人像拍摄时的光圈是根据现场光确定的,而不是由闪光灯 指数与照明距离来确定的。现在,人站立或座处的位置是由灯和光圈确定的距离来确定的,在这一点上,务请注意:与常规的计算方法不同,要有点逆向思维的意识,是由人(站立的距离)去测光圈。

(4)拍摄前,要先向被摄者交待清楚,闪光灯一亮,并不意味着拍摄完毕,必须维持原先的姿势和位置不动,直到被告知可以改变或离开。闪光灯闪亮对,对帘幕快门而言,是前帘到达片窗一端,接通电源的标志,但后帘此时尚未到达片窗,(用同步快门时间)。只有待后帘经过片窗到达闭合位置曝光才结束。结镜中快门来说,快门开足的瞬间闪光灯同时闪亮,但闪光后快门尚未闭合。由于夜景人像所需曝光时间往往在1秒左右,甚至更长,闪光灯闪亮后,尚有较长时间快门仍开着,用以感受夜景光线,倘若被摄对象移动,则原先被人遮住的背景部分就会面对镜头,继续感光,这样摄得的照片,人像部分就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了。所以,在快门未关闭前,被摄对象应维持原状。

(2)“可先按1600甚至3200的片速进行曝光,然后再逐级换算成100片速,再加上“倒易律减退”因素。”这个逐级换算什么意思,要怎么算。“倒易律减退”的问题数码相机应该没有吧。
第(3)点:“指数除以距离等于光圈”指数是哪个。和被摄人物的距离还用“算”吗?
夜晚拍晃动不定的发光物体怎么组合好。昨晚有人放带彩灯的风铮,灯

这么麻烦怎么行 再说也不准确 标准的做法是括弧式曝光 或试拍后修正

参考曝光值:f4 (1/2秒或1秒或2秒)适用于城市夜景

闪光指数GN 距离估计即可 内置灯距人物2-3米 不用计算 估计下即可 或用TTL 不过快门速度要长些

补充一下:实际外拍中很少有有现场算的,那可慢死了。即使有参考数据,也要事先看好了,现场动作要熟练些。

对你的补充内容:不能用闪光灯,要用高感光度大光圈拍摄,快门速度只能看经验了,因为这时候测光是不准的。

闪光灯购买时,说明书上会有指数,老款的基本都是直接印在背面,类似于

ISO100 34 这样的

老式手动头,或者有距离窗的新式头是可以显示出焦点到焦平面距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