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以下地名的由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22:17:53
绍兴、越城区、诸暨、上虞、嵊州、新昌。

绍兴
  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高宗避金兵暂驻越州,州治山阴为临时首都。次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名始此。(绍兴是宋高宗的年号)

  越城区
  越城区地处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西部,会稽山北麓,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迁都建城于此而得名。

  诸暨
  诸暨,为我国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史传:禹至大越,上苗山大集诸侯,驻跸于此,爵有德、封有功,因定此境为"诸暨",意即天下诸侯到达驻留议事之所.

  上虞
  上虞是浙江省建县最早县份之一,历史悠久。史籍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相传父系氏族社会后期,虞舜避丹朱之乱来此。据郭沫若考证,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地名。夏帝少康后属越国,战国时期楚灭越后属楚,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上虞县,属会稽郡。

  嵊州
  嵊州市古名剡,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已置县。王莽时改名尽忠,东汉初复称剡县。唐武德四年(621)升置嵊州,并分置剡城县。八年,废嵊州及剡城县,重置剡县。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改剡县为赡县。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仍以剡为名。宣和三年(1121)始,更名为嵊,至今已有2150多年历史。此后一直以嵊为县名。1990年全县辖11区、14镇、52乡、1154行政村、23居民委员会。1995年8月,撤嵊县设嵊州市。
  1990年以嵊为县名,全县辖11区、14镇、52乡、1154行政村、23居民委员会。
  1995年8月,撤嵊县设嵊州市。2002年辖4个街道、11个镇、6个乡,47个居民区、1147个行政村。

  新昌
  县名来自新昌乡名,也寄寓着新设县兴隆、昌盛之义。
  新昌县境,春秋战国时期属越地,秦时属会稽郡,西汉初,会稽郡下置剡县,新昌是剡县的一部分。唐朝末年,军阀割据,拥兵自立,唐乾宁三年(896),钱镠攻下越州,建立吴越国。吴越王钱镠因都城钱塘江至温州路途悠远,剡东南人员往来,特资交流,比较频繁,而沿途无驿站接应,于是在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分剡东13乡置新昌县,这13个乡是永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