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形成的两种理论 一种是假设检验说(假设考验说)另一种是什么 ?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6:54:55
似乎说法有很多种:
比如茹什的 样例学习说
罗希 的典型例证理论~
究竟是除了假设检验说 还有种是什么?

1.联想理论

一些早期的探究者是根据简单的联想来解释概念学习的,这就是说,他们试图根据强化反应的原理来解释概念的形成。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出某个概念的一个例子,就给予强化,告诉他是对的;如果学生对刺激识别错了,则告诉他错了,这样,学生就不会形成错误的联结。通过一系列尝试,正确的反应与适当的刺激就联结起来了,因而,学生的概念也就形成了。

用联想理论解释概念形成的主要代表赫尔,把概念形成看做是把某种反应(即概念反应)与一组具有一种或多种要素的刺激联结在一起。一种新奇的刺激,尽管具有一个人以往从未见过的许多特征,如果这种刺激具有一些与该概念共同的要素的话,仍然会唤起概念反应。事实上,与一个已知概念的各种事例相类似的新刺激,往往会唤起这种概念反应。

但是,某一特定概念所包括的例子,看上去是以各种不协调的方式而各不相同的。例如,“鸟”这个概念所包括的例子,在大小和飞行特征等方面是不同的。有的鸟很小,有的鸟很大;有些鸟会飞,有些鸟不会飞。因而,伯恩与雷斯特尔认为,在以联想为基础来解释概念学习时,还必需考虑到这些无关要素。他们指出,概念学习者除了抽象出刺激的相关要素,并把它们与适当的概念反应联结起来之外,还要学会适应于(即学会忽视)刺激的各种无关的或非共同的特征。在学习期间,学生要对每种刺激进行知觉分析,把概念反应与共同的特征联结起来,剔除无关的特征。因此,一旦习得了概念,无关的刺激特征便不会对反应产生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某一概念的各种例子时,其相关要素和无关要素的多寡,对学生学习的速度和错误率有很大关系。例子与概念之间的相关要素越多、无关要素越少,则学习速度加快,错误率低。反之亦然。

但是,读者也许已注意到,这种理论几乎没有涉及学生头脑里所发生的事情,它不能解释学生为什么会积极尝试各种正确的和错误的解决办法。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概念形成的联想理论现在不再那么吸引人了。

3.范例理论

前面两种概念形成的理论,都是以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特性为前提的。但是,认知心理学家罗斯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学习理论。罗斯认为,记忆中的种种概念,是以这些概念的具体例子来表示的,而不是以某些抽象的规则或一系列相关特征来表示的。这就是说,概念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