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份输血有哪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3:55:38
经常听见成份输血的好处。
但是却不知道那些是属于成份输血的范畴。
请问有那位高人知道?
谢谢!

成分输血(transfusion of blood components)是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依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的成分。优点为:一血多用,节约血源,针对性强,疗效好,副作用少,便于保存和运输。成分输血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输血类型。
[编辑本段]输全血的缺点
全血并不全
血液离开血循环,发生“保存损害”;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血小板需要在(22±2)℃振荡条件下保存,(4±2)℃保存有害;白细胞中的粒细胞是短命细胞,很难保存;凝血因子Ⅷ和Ⅴ不稳定,保存1 d~3 d活性丧失。
全血有哪些主要缺点
1、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因为全血中的血浆可扩充血容量, 所以血容量正常的患者输血量过大或速度过快可发生急性肺水肿。
2、 全血输入越多,代谢负担越重
由于全血中细胞碎片多,全血的血浆内乳酸、钠、钾、氨等成分含量高,故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
3、 输全血比任何血液成分更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
因为人的血型十分复杂,同种异体辅血,尤其是输全血,将有大量的抗原进入受血者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或输血无效。
急性失血失掉是全血,不一定要用全血来补充
急性失血患者失掉的的确是全血,但补充的全血并不全;急性失血患者不但丢失全血,还有大量的功能性细胞外液转移到第三间隙而使血液浓缩;在补充血容量、止血和输血这三项主要抢救措施中,首先是辅液恢复血容量,其次是止血(药物或手术),最后才考虑输血;通常的输血方法是:晶体液、 胶体液和血液(主要是红细胞)合理搭配使用。若失血量过大或已输入一定量的红细胞,则需根据病情选用浓缩血小板、白蛋白、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急性大量失血患者也有输注全血的指征,最好选用保存期短的全血。
[编辑本段]成分输血的优点
为何现在不提倡输全血,而提倡成分输血
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有的已丧失功能或活性, 起不到治疗作用;全血中主要有效成分是红细胞,其疗效与红细胞相似, 而不良反应却比红细胞多;成分输血有很多优点,最主要的优点是浓度高、针对性强、疗效好、不良反应少。<